股神争霸,浙商大佬万向集团董事长鲁冠球去世

2023-04-11 15:35:04 121阅读

股神争霸,浙商大佬万向集团董事长鲁冠球去世?

远见卓识的中国第I代企业家

1、1963年,18岁的勇气与血本无归

1945年,鲁冠球出生在钱塘江边的一个乡村,父亲在上海一家医药厂工作,收入微薄,他和母亲生活在农村,日子过得很艰难。1960年,15岁的鲁冠球从初中辍学后,经人介绍,到萧山县铁业社当打铁学徒。3年后,因为人员精简,他被辞退。3年的铁业社学徒生活使鲁冠球对机械农具非常熟悉,回家后没多久,鲁冠球收了5个学徒,挂上大队农机修配组的牌子,在小镇上开了个铁匠铺,为附近的村民打铁锹、镰刀,修自行车。但这仍然是不被允许的,在此后的6年间,铁匠铺一共换了7个地方。但最终仍没有摆脱被取缔的命运。被查处的时候,他把所有的家底——1150块钱盘点好后,连同账本、印章全部交给大队。为了还清欠款,还把祖父遗留下的三间旧房都卖掉。

股神争霸,浙商大佬万向集团董事长鲁冠球去世

2、1969年,24岁东山再起

1969年,24岁的鲁冠球筹集了4000元同六个农民开始做打铁匠,自办修车铺。初出茅庐的鲁冠球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宏伟蓝图,那就是“每奋斗10年添个零”:最初实现1天赚1万元,十年后变成1天赚10万元,再过十年变成1天赚100万元。

有过失败经历的鲁冠球靠着企业家的智慧与坚韧,巧妙的绕过非市场经济的各种阻挠,一路向前,至1978年,农机厂已有300号人,年产值300余万元,厂门口更挂上了宁围农机厂、宁围轴承厂、宁围链条厂、宁围失蜡铸钢厂等多块牌子,1978年秋天,他将宁围万向节厂改名为萧山万向节厂。这也成为今天万向集团的前身。

在别人迷茫的十年之中,鲁冠球以其远见卓识和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已经完成第一桶金的积累。

3、1979年,远见开启远大前程

1979年,鲁冠球看到《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国民经济要发展,交通运输是关键》。他判断中国将大力发展汽车业,决定砍掉其他项目,专攻万向节。万向节是汽车传动轴和驱动轴的连接器,像一个十字架,大的长度近一尺,小的长不过一手指,4个头的横断面平光如镜子,磨掉一根头发的1/6就得换新的。鲁冠球梦想造轿车,但他事业起步是从汽车底部这个不起眼的零件开始的。

1980年的全国汽车零部件订货会,是鲁冠球及萧山万向节厂的第一个爆发点,这也成为鲁冠球创业史和万向集团企业史上不可忽视的节点。当时,鲁冠球亲自带队,拉着两卡车“钱潮牌”万向节到主办地山东胶南县,但当时的萧山万向节厂属于乡镇企业,被拒绝入场。最后他派人进场探得“内情”,场内的买卖双方纠缠的只是“价格”,于是他以低于场内20%的价格斩获了210万元的定单。此后数年,他一直靠低价战略,使“钱潮牌”产品牢牢控制着国内大部分市场,创造了“万向节奇效”。

1984年,鲁冠球把万向节卖到了美国,这是中国汽车零部件首次进入“汽车王国”。此事引起了极大轰动,国内外媒体纷纷报道,而鲁冠球的跨国买卖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同年,鲁冠球以企业名义打报告,要求实行股份制,没批准,他就土法上马,搞内部职工入股。

1985年被《半月谈》评为全国十大新闻人物,各种荣誉便不断地落到鲁冠球头上,万向也随之成为第一家上市的乡镇企业,第一家进入国务院试点企业集团的乡镇企业,第一家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的乡镇企业,第一家产品进入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配套生产成的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商。

1990年1月,中国乡镇企业家协会成立,农业部部长何康出任会长,鲁冠球成为副会长。

4、90年代,现代化企业制度改造,铸常青基业

1992年,鲁冠球提出“花钱买不管”,和政府明晰万向产权。在共和国企业史上,鲁冠球是产权意识最早苏醒的企业家之一。他将企业净资产的一半1500万元划给宁围镇政府。后来,当地政府的一家客车厂濒临倒闭,宁围镇政府以股权换得万向的援手,最终政府的股份变为1/3。

1990年开始,鲁冠球提出“大集团战略、小核算体系、资本式运作、国际化市场”的战略方针。他用“钱潮牌”万向产品打开了日本、意大利、法国、澳大利亚、香港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每年创汇在229万美元以上。

1994年,鲁冠球创办的集团核心企业万向钱潮股份公司上市。

5、全球视野,实践远大前程

在WTO与国际化大潮汹涌而来之际,鲁冠球再一次成为故事的主角:国内第一个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提供零部件的OEM厂商,2001年8月28日,他还一举收购了纳斯达克的上市公司UAL,开创中国乡镇企业收购海外上市公司的先河。

2002年,万向集团设在美国的万向美国公司成功收购了美国上市公司UAI,成为中国乡镇企业收购海外上市公司的第一案。

2003年,万向美国公司成功收购了美国一家“百年老店”、翼形万向节传动轴的发明者和全球最大的一级供应商——洛克福特(Rockford)公司。万向以33.5%的股权成为洛克福特的第一大股东。这是万向在海外兼并收购的第26家企业。

2007年,并购全球最大的传动系统零件制造商DANA。虽然业务与万向并不直接相关,但是接手后通过整合之后出售给私募资本,获得溢价。

2009年,成功收购美国环球控制系统公司(Global Steering Systems)

2010年7月,万向收购美国T-D公司,它在美国、德国、荷兰有三个工厂。产品主要为福特、宝马等欧洲主机厂配套,年产500万套。通过收购,万向等速驱动轴有望成为继万向节之后,又一个世界第一的产品。2010年10月,完成对D&R公司的收购,进入汽车电子行业。

2013年,万向收购美国A123系统公司。A123公司是美国最大新能源锂电池制造企业,技术全球领先,曾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合作。2013年,万向美国公司联合其他投资人完成了对国际汽车零部件厂商——美国BPI公司的整体收购。

2014年2月,万向收购与“特斯拉”齐名的电动汽车制造商菲斯科。这是一场对万向和菲斯科都双赢的“收购”:万向在整车的技术和经验方面又迈进了一大步;而对菲斯科来说,可以尽快恢复生产。

回首鲁冠球的创业轨迹不难发现,他对时局的精确把握和商业手段的扎实运用方能把握住每个稍纵即逝的机会,既使让你我穿越回1963年,你我亦没有能力比鲁冠球做的更好。鲁冠球,一个时代的符号,更是中国第一代企业家的典范。

如今,万向集团的主导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为60%以上,在美国、英国、德国等10个国家拥有22家公司,40多家工厂,海外员工超过万人,是通用、大众、福特、克莱斯勒等国际主流汽车厂配套合作伙伴,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为12%。

不犯别人犯过的错误,成就企业家中的“不倒翁”

美国《美中时报》评出了2013年美中经贸领军人物,万向鲁冠球榜上有名。和鲁冠球一起被评为领军人物的还有美国投资家沃伦·巴菲特、苹果CEO蒂姆·库克、美国商会主席史提夫·温安洛等。

鲁冠球的上榜理由是,不仅使万向集团较早融入美国汽车行业,而且成为美中经贸合作的标杆企业。

这是鲁冠球作为中国企业家中的“常青树”的延续。改革开放以来,无数中国企业家名噪一时但又迅速倒掉,“全国最为知名的厂长”步鑫生、著名改革人物马胜利、大邱庄庄主禹作敏……

40余年来,鲁冠球养成了一个习惯,只要有知名企业出现大起大落,他便找来该企业的所有资料,认真研究,总结经验教训。就如当年禹作敏被判刑后,鲁冠球三日不出,写了一篇题为《乡镇企业家急需提高自身素质》的文章,轰动一时。

在处理与体制的关系中,1983年和1992年是最重要的两个节点,这也是鲁冠球商业哲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笔。而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无数企业家在这一点上“翻船”,曾经的辉煌企业和人生也戛然而止。

鲁冠球希望给这个世界留下一座“新能源城”

以下摘录对鲁冠球生前采访内容。

鲁冠球:从万向来看,16年前我们就准备新能源产业,现在万向的产业结构已经调整结束,接下来是如何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还有好与差,好的加大投入,差的要么提高,提高不了就关掉。我们叫“整枝疏果”。我们整整走了16年,把万向的产业结构调整理顺。今后万向的新能源城分四块:纯电动公交车、乘用车、电池和零部件。我们准备花大力气把电池做好,每年投资200亿元,连续投十年,准备投2000亿元。

鲁冠球:我说过,万向一定要造好车。造车不难,难的是造好车。现在我们的美国工厂(菲斯科)在造样车,预计明年6月就能面世了。这个车叫菲斯科“卡玛”,是世界唯一具备电、油、太阳能三种动力来源的新能源车。

万向的造车梦已经几十年了。上世纪80年代我到国外去看,有点不敢搞,拖到现在。我一定要造出符合消费者心理的、价格合理、质量又好的车子。我们要做一个口碑、一个牌子,车子不只是车子,而是万向的牌子。要造出好的车子,不是为造车而造车。整车出来一定要一炮打响。

我们收购了A123以后,发展势头很好。今年已经拿到未来5年的15亿美元订单,宝马3系、5系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池电芯都由A123提供;F1车队中奔驰、保时捷和雷诺等6支车队一级方程式赛车电池也全部来自万向A123。去年,奔驰车队夺冠后还专门给万向A123写来感谢信。

万向造车,还在培育期,慢慢来。国内人才集聚还没那么容易,这和环境关系很密切,像A123,当初不景气时走掉的人现在又都回来了。菲斯科也同样是这个情况,破产了之后我们让它“起死回生”。

万向每年都在提高新能源产业比重,总的方向就是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传统产业的转型也是往新能源转,凡是电动车要用的零件照样生产,电动车不用的,新产品就不开发。

人最后总要留下一点东西。我希望留下一个“新能源城”,一个做成全球榜样、做成样板工程的“新能源城”。

愿万向钱潮能够早日实现鲁冠球的宏愿,给世界奉献一座新能源之城。

美国会重启冷战模式吗?

冷战可不是说着玩的!当时美苏双方的领导人如果有一方稍微不冷静,整个地球就会化为灰烬,不是地球的一部分,而是整个地球!冷战也不是两个手无寸铁的人比谁先眨眼,而是两个手里拿着枪的人在比谁先眨眼,要知道,如果一方顶不住心理压力了,他一定会在崩溃之前扣动手里的扳机。

美国目前已经将海军60%的舰艇部署在该国东部,同韩国、日本、菲律宾、印尼、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结盟,形成了一个双层L形链式封锁圈;在该国西部地区,美国通过和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结盟、设置军事基地、驻军、反恐等方式,也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C形封锁圈,只留下了面向北部的唯一一个出口。

国的国力承受不住冷战。多年的战争导致美国军费开支巨大,影响了美国的国力。虽然美元是世界货币,可以拥有铸币税,但随着欧元的推行和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的加快,美国原来通过紧缩美元和扩张美元的方式,来薅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红利羊毛的方式已经逐步失去效果。

现在美元开始收紧,但欧元和人民币可以填补美元,特别是现在许多国家都开始认清美国的真面目(不仅薅各国的羊毛,还要打贸易战,不管是不是友国),开始不用美元支付系统,转为用欧元和人民币,如伊朗、委内瑞拉等。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的霸权已经开始衰落。如果再发动冷战,美国将快速衰落。

俄罗斯已经失去了冷战的本钱,大国次席,并没有直接挑战美国的霸权特别是军事霸主地位,全球化己非昔日可比,眼下:不具备冷战的现实必要性;冷战热战都是形势逼的,不是哪个人想重启就重启的。

炒股真的能发家吗?

炒股真的能发家吗?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2007年5月我在朋友的鼓动下在证券公司开户了。当时证券公司排队人流挤得水泄不通,感觉像是抢钱,花了差不多一天的时间才轮到我办手续,缴了八十元开户费,领到了上海和深圳交易所的两张股东卡,算是正式成为了中国A股股民。

那一年是牛市,投入了八千元,刚开始赚了点小钱,买了什么股,没太大印象了。记忆最深刻的是中国石油上市第一天44.8元买了,然后一路下跌,凑钱补仓,无济于事,最后32元附近实在受不了全部割肉了。

经历了2008年的阵疼后,2009年的一波大反弹,我挽回了全部损失,略有盈利。

这两年我不断的学习、反思、总结,对资本市场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2007年入市至2015年牛市,只有2008年是亏损的。总体收益不错,2014年中信证券一个月翻了一倍多,赚钱效应明显。

2015年9月我正式开始职业股民生涯。在专职炒股前我已经用股市赚来的线买房、建房和买车。职业炒股实际可操作资金三十万,四年时间过去了,刨去生活一切开销,现有资金一百多万,增长了三倍多。其间2015年11月西部证券十个交易日翻倍,今年年初同花顺翻倍。职业炒股几年总体是大赚小亏,我喜欢看好的票重拳出击,收益最大化。

职业炒股四年都是熊市,我在没有任何经济收入的情况下,不断提现生活费,没有借一分钱,资金还能实现几何倍数的增长,说明炒股真的能发家。

我几次参加股票炒股大赛,每次都能拿奖。下面是去年短线达人的比赛成绩。

前不久参加某平台的股神争霸赛,这个月暂时排第一,希望能在年底夺总冠军。

牛市是财富增值发动机,我的目标是在下次牛市后,市值过千万!

总会有股神奇的力量让其一事无成?

一位印度瑜伽修行师,告诉我什么神奇的力量,会让我一事无成。讲得太好了,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

有一年,我大概三十多吧,当时创业失败,欠了点钱,一蹶不振,很痛苦,抑郁,于是想找办法解脱。朋友介绍一位在中国短期交流的印度瑜伽修行师,他很能开解人。于是我就通过朋友的介绍,过去找这位瑜伽修行师。

去到他在的那个地方,他正在打坐,看上去五十多岁,黑黝黝的,眼神很祥和,他看到我来了,也没有动,我就在一边等待。

等了一会他起来了,招呼我坐下。我惊奇的问:老师你怎么会讲中文。

他说:以前常来中国交流,在中国有很多朋友,于是会讲。

我心想很好不用翻译了。于是和他交谈起来。我首先称赞了印度的修行人多么虔诚多么厉害,他表示感谢。

然后我们聊起了印度佛教,印度瑜伽、等等的文化,聊了差不多十几分钟。然后我就问我想问的问题了,我问:为什么有些人无论怎么努力,总会有股神奇的力量让其一事无成?

他笑笑说:我和那股神奇的力量很熟悉,是多年的朋友。我可以为你解答。

我说:那就太好了。你告诉我是什么力量?

他说:首先我想问你,你认为什么是成就?

我说:做成一件事啊,比如赚钱啊,事业有成啊,爱情丰收啊。

他晃了晃头说:啊,亲爱的朋友,你说的这些,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如果你命中注定就是得不到呢?

我说:那我一辈子就苦逼了。

他说:实际上你认为你不成功是因为有股力量阻碍你,这说明你觉得自己努力够了,你尽力了,但是唯独就是缺点运气。对不对?

我说:也可以是这样说。

他说:这恐怕只能证明你还没有搞明白成功,或者说因为你没有成功过,所以你根本不知道成功到底需要什么条件。

所以你怪责为一股神奇的力量,或者说你怪责命运,怪责你的际遇。这是因为你盲目,茫然。

也许你要回忆你生活中一些细小的成功的事情,才能推断出为什么自己没有成功。

比如你想想你今天为什么成功过来见到了我。

我说:因为我有这个咨询的需求,还有朋友推荐,你又刚好在、我在路上的交通也没有出问题。所以我们见到了。

他说:是的,这些条件缺一不可。你想想,生活中是不是你经历的每一件事情,小到你起床刷牙,大到你做工作,都是一种成功。

你起来顺利刷到牙齿了,是因为你家有牙膏牙刷,还有水没有断掉,你也没有病,起来所以顺利刷牙成功了。然后你成功洗完脸,正好你家有煤气炉,昨天冰箱里也有买好的食物,你正好也懂得烹调,于是你成功的吃了早餐。

直到你出门,如果你开车,你成功的发动了机车,车也恰好有油,路上恰好不堵车,你恰好精神状态还不错,一切顺利你成功的来到了我这里。

所以说,你的生活中,所有的事情都是一种成功。否则你不会活到现在。

我说:那我要是搞砸了呢?

他说:那也是一种成功。假设你今天开车恰好车里没有油,你必须去加油,结果路上又堵车,你于是堵在路上一个小时,结果来到我这的时候我恰好出门了。这个事情,在你看来是搞砸了。

可是在我看来,它恰好是如此。因为搞砸的事情,也是各种条件因缘聚合在一起形成的。

只不过,当你纠结在见到见不到我的这个节点上的时候,你给自己下定义,这件事砸了。

实际上并没有搞砸,因为事情如真的是这样,说明我们此时并不是见面的好时机,如果你非要在这个时间点见到我,可能你必须付出很多改变条件的代价。假如你付出那些代价是你能承受的,当然无可厚非,假如承受不了呢,比如你因为着急所以撞车了,因为焦虑所以撞人了。都会有可能。

所以,发生的事情,是无法改变的事情,你第一件事就是学会接受它,接受不一定是要你认同它,比如你犯了个错误,你不必认同赞美这个错误,但是你首先要接受,因为它已经发生了。

你不接受它也发生了,就像中国人劝解死去亲人的话:人死不能复生。覆水难收,所以你第一件事就是接受它的发生,如果不够好或者错了你就马上调整和弥补,然后尽力了,就不必放在心上,记得下次的教训。

而你如果习惯于对每一件你渴望的事情的成败结果都非常在意,喜欢纠结在那个固定的节点上,那么,你就无法接受已经发生的事情。你无法接受事情的变化和变局。

中国话有一句说得很好:随机应变、顺势而为。

顺势,就是顺着变化的趋势,去做事。你必须随着变化去应变,应变是人的本能,只不过当我们把事情拉大了时间拉长了,我们反而好像忘记了这样的本能。

我问:为什么应变是我们的本能?

他说:我说一句话你马上会跟着我的话来回答,这不就是随机应变吗?

此刻如果我伸手要打你,你一定会本能避开,这也是应变。

随机应变顺势而为,就是顺随变化的趋势和际遇去应变。没成功,就继续努力,找到可以成功的条件去创造和凑齐它。做这个事要钱,要人,要时间,要支持要资源。

当你发心要去做好,然后去做了,这些条件都会有,可能并不理想不完美,但是都会有的。

我认识一位企业家,他要做事的时候,就会知道自己要找什么人,先找来,哪怕不是完美的最合适的,但是一定是可以达到可以找得到能够合作的那个人,然后找钱,不一定找得到那么多钱,但多少会有点。

资源也一样,可能一开始没有什么好资源,可是做起来随着自己强大了,资源越来越好了,钱也越来也多,人才也随着更替更新了。事情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了。

所以做一件事,必须有耐心,你要知道条件并非一时之间就能都满足你,每一个你的因缘,都有特定的时间和作用。

你发现自己的事情没有做好,其实是因为这件事离你的理解和预判都有很大的距离,你没有真正搞清楚它为什么没有成功。比如一个科学家,做一个试验,总是失败,可是他每次都在排查原因,直到他找到了失败的原因,于是他就成功了。

我们失败了,一般不善于排查,我们模糊地去猜测,是不是有股神奇的力量在影响我,是不是我命里注定就是要失败。然后陷入在空虚的思绪混乱里,其实是浪费时间。

如果你学习一下科学家的精神,别多想,一个一个排查原因,解决问题,下一次你就离成功跟近一步了。

否则你就只是埋怨、猜测、怪责,最后还是错失了扭转命运的机会。

所以你觉得是有股神奇的力量在让你一事无成,是一种误会,没有什么力量懒得去掌控安排你的命运,你自己的力量,最神奇,你可以创造你的生命奇迹。

如果你不去迷信外在的什么力量,而去关注你内心的力量,这样你才会真正励志起来,真正的励志很可怕,一旦拥有了,你会快乐地去追寻你的梦想,你会不再计较任何一个节点的成败得失。

因为你明白了那只不过是你自己的纠结结和执着。

你做成了,并不会得意忘形,你没做成,也一样无怨无悔,这样的人生,是充实和理智的。是自然的。

我听完这位印度修行师的话,觉得非常有道理,回来后,再也不纠结这些节点,也不会觉得有什么神奇的力量在阻碍我。虽然现在我每个月能赚到三千多,我也没有任何得意忘形,虽然我每天能吃的起沙县小吃还可以加个炖汤,我也不会觉得多么了不起,因为我知道,神奇的力量,就在我的心里,我的命运,就靠自己把握和感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感谢这位印度老师对我的启示。

你有过什么神操作吗?

@小男生

本人腿有点长……喜欢坐这个位置。经常有空姐过来提醒:先生,旁边的安全把手千万不要乱开。我:我知道……开一次5000,我开过。空姐:先生,现在开一次是十万!我:那……我还真开不起!

@SmartCountryLee

过安检的时候小姐姐问我,现在安检需要脱鞋了吗?

我回道:“我没穿”

我忘记她什么表情了,我没敢看她。

上了飞机,临坐的阿姨有轻度洁癖。

“小伙子,把鞋穿一下”

“阿姨,我没穿鞋”

“你一直都不穿鞋?”

“哦,刚刚鞋坏了”

阿姨捂住口,最后还是笑出了声。

“那行吧”阿姨说道,“我只是有点点洁癖”

@米夏君

07年广州飞济南飞机在广州地面一直趴着原因是一经济舱旅客占着商务舱不愿让跟我们一起同行的大叔站起来说去看看过一会他回来了那个占商务座的也坐回经济舱了我们问他你咋把乘务员都搞不定的事情给搞定了他幽幽一笑:

“我说飞机前半部分是去北京的,后面才是去济南的……特么居然,还真的管用哈……那啥……下飞机咱们走快点……那哥们老壮了……”

@开飞机的贝塔

原来航校飞小飞机,管制让飞目视地标归航,我找不到又不想承认。要求下高度,开手机导航飞回去的。

航班上有个经典的,乘务小姐姐问我们喝什么,我说一杯咖啡。

机长举手说,两杯。

观察员跟着:三杯。

过了许久,小姐姐端着盘子,努力保持平衡,上面放着六杯咖啡。

@全国辣条总代理

在飞机上被空乘搭讪过。

当然不是我,是我老婆。

我俩一起出门,坐的是东航的航班,座位是倒数第二排。

那天人不多,整个后两排都没人。我俩一人一排。

吃完东西我迷迷糊糊靠在座位上打盹。

听见后面有人说话

“美女,到了地方晚上干嘛去啊,留个电话呗。”

我一回头看见一空哥在跟我老婆搭讪要电话。

我擦,当然不能忍,直接怼回去。

我直接问我老婆:媳妇,怎么了?

空哥一脸尴尬。然后我对空哥说:

你特么是不是闲的?你要是闲得慌,给我倒杯水去。

空哥转身走了,一会一空姐给我送水来了。

我就问空姐:刚才那哥们儿呢?不是要电话吗?来来来我把我号给他。

空姐连连道歉,我看这样也就没再说啥。

@李墨箫

年前从天津飞上海,这趟飞机从起飞就开始,一路颠簸,坐的我很不舒服。

中间有一段甚至熄灯了,客舱异常的安静。那段时间突然忆起和前女友一起坐飞机的场景,进而好多记忆一下子涌了上来,然后眼泪就很自然的、没什么征兆的流了下来。

后来飞机平稳了,灯亮了,空姐巡视的时候正好看到我在擦眼泪,她大步流星走过来,说:“先生您不要害怕,刚才是正常颠簸。” 声音温和而洪亮,之后我身边的黄脸大妈、黄发美女、黄牙老汉、黄口小儿全都扭过头来看我,着实丢人。

我赶紧解释说:“不是,我刚才突然想起了前女友,有点不舒服。”遗憾群众目光中的鄙夷完全没有减少。

空姐“哦”了一声就微笑着离开了,过了一会她给我递了张毯子,我也有点懵了,我说:“这个是给我遮脸的还是擦脸的?”空姐说:“不是,您盖上暖暖身子。”

一下子觉得这是个很有故事、很暖很甜的小姐姐。

@匿名用户

某航地服,有一次下班想直接坐飞机出去玩,碰巧要坐的那一班航班登机时间是下班交班的时间,然后就自己在登机口把旅客送完跟着他们一起上飞机了,永远忘不了那趟飞机坐在我旁边大叔的眼神……后来还收到公司短信邀请填写乘机体验,果断表扬了登机口服务人员(就是我本人没错了)

@从小就叫老韩

机组里有位女神,属于那种每趟航班都会被要电话的那种。

平飞后,女神在机尾备餐。

有一哥们,总往机尾跑,欲搭讪。

机尾有卫生间,门看起来关着,其实虚掩着。

突然,机尾传来一声凄厉的惨叫!!!

是那种特别悠长、持续了好几秒的那种!

全机舱惊恐地向后围观!

原来,这哥们本来打算扶着墙壁,做个帅气的姿势,结果扶到了虚掩的门,一下摔进卫生间。

只见这哥们,悠悠地爬出来,脸色惨白,嘴里念着:

“卧槽,我以为从飞机上掉下去了呢”

@James Wong

大二的时候,用塑料杯+水+冰

调整位置做成透镜,在饭盒里点了一把可控小火。

当时我就给民航打电话投诉,冲出云层以后可以尝试供应饮料的时候用茶色塑料杯,飞机上透明的那款做透镜太容易了。

然而现在好像还是透明杯。

@杨子虚三连座,中间座的大叔脱了鞋子…

虽然不敢说有多大的味儿,但是心里挺不舒服的,然后靠走道的妹子就提醒了大叔…

没理她…

好,既然这样,我就只好默默当着他的面把鞋子脱了放味儿了。

大叔两分钟就崩溃了:“你能把鞋穿上吗?”

“你穿上我就穿上。”

然后我们都穿回了鞋子,不过大叔一路都是受伤的表情。

@西芹姑娘

有次坐飞机带了一包的膨化食品,随着飞机慢慢升空,包装袋越来越鼓,我觉得我的双肩包和这一袋子薯片都要炸飞了,赶紧叫来空姐。

说时迟那时快!空姐一把夺过了我的双肩包!!!

然后一个一个把薯片袋子都拆开放了气……

“吃了吧……”

空姐把拆开的薯片袋子们还给

了我。

然后我一个人吃了俩小时的薯片,四袋。还有一包分享装。

嘎吱嘎吱嘎吱……

下飞机的时候打嗝都是薯片味儿的。

@莫忘初衷

一次,通辽去呼和浩特,找到我的位置,旁边一哥们,看我坐下,开口第一句话:你买保险了吗?

我:兄弟啥意思?有行动?

哥们:大兄弟你想多了,我是卖保险的。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