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大会,中国哪个旅游城市名副其实
黄龙大会,中国哪个旅游城市名副其实?
西安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国都,周,秦,汉,隋,唐。礼乐文明,书同文,车同轨,独尊儒术,科举制,盛唐万邦来朝,周边东方帝王谷,秦兵马俑吸引世界各国元首到中国打卡地,接待200多位排省级第一,法前总统“到中国不看秦俑等于末到中国”。
dnf青龙大会门票怎样获得?
进入青龙、黄龙大会,需要有对应的入选资格,入选资格可通过小铁锤处接取重复任务“青龙大会入选资格”、“黄龙大会入选资格”获得,也可以直接在商城购买“武斗大会资格礼包”获得。 不清楚的地方,还可以咨询在线客服:kf.qq.com
怀孕期间得了痔疮怎么办?
人体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 形成的柔软静脉团,称为痔,又名痔疮、痔核、痔病、痔疾等。 在祖国医学中,对痔的含义论述较多,如《说文解字》中说: “后病也。”《增韵》中说:“隐疮也。”从字义来解释,痔与 峙同义,即高突的意思。 痔疮是人类特有的常见病、多发病。医学所指痔疮包括内 痔、外痔、混合痔,是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粘膜的静脉丛发生曲 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病。 痔疮轻者给人的正常生活带来不便;重者影响健康。
痔疮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呢?
1、与人类肛门的解剖结构有关:由于直肠上静脉以及它的分支无静脉瓣,静脉血液从下向上穿过直肠肌层向心脏回流时,由于人类直立姿势,从而使地球吸引力能够对回流的血液形成向下的力,极容易在人体下部的肛门直肠部位发生血液淤积,久而久之,使肛门直肠部位静脉血管曲张、迂曲、增生,形成痔疮。
2、与排便习惯有关:便无定时、如厕过久均能诱发痔疮。譬如:有些人喜欢如厕时看书读报、抽烟,蹲厕时间过长;有人则有习惯性便秘,排便困难。如此下蹲过久,排便努力,可使直肠肛门部充血、受压,静脉曲张,甚至致直肠粘膜与肌层松弛、分离,脱出肛门外,形成痔疮。
3、与饮食起居有关:嗜食辛辣刺激食物,如食胡椒、辣椒、生葱、生蒜,大量饮酒,均可使直肠肛门粘膜受到刺激,局部充血,诱发痔疮。此外,嗜食肥甘厚味,饮食过细过精,食物中粗纤维含量少,致使大便少或困难,久之均可诱发痔疮。
痔疮的常见症状是“血、脱、痛”,即便血、脱出、坠痛。便血:内痔早期主要症状,有喷射状出血、点滴出血、手纸带血等,血色鲜红,外痔不会引起出血。
脱出:中晚期内痔主要症状,主要原因为内痔痔核结节增大,使粘膜及粘膜下层与肛层分离,排便时,内痔结节可下降到齿状线以下,游离于肛管之外。坠痛:可为痛性外痔的主要症状,内痔无炎症时不痛,坠痛常发生在内痔感染、嵌顿和绞窄性坏死,也常导致剧烈的坠痛。
痔疮4大误区,你中招了吗?
十人九痔,无需去治
痔疮的治疗中有一重要原则是无症状的痔疮无需治疗。而对于有症状的痔疮(如出血、脱出、疼痛等症状)拖延不治,只能加重自身痛苦和病情发展。
痔疮大多数需要手术治疗
痔疮有自限性倾向,大部分痔疮有明显的发作期和缓解期,症状多在排便困难、饮食不节、过度疲劳、久坐久站等诱因下发作,只要解除诱因、对症处理、饮食调节,一般即可以收到良好治疗效果。痔疮在缓解期可无任何不适症状,当然也就无需治疗。大部分痔疮保守治疗(饮食调节、生活习惯调节、药物治疗及其它非手术疗法)效果满意,关于痔疮的治疗药物的选择上一定要谨慎,很多人对于痔疮难以忍受会选择一些见效比较快的西药,但往往只能解一时之急,很难达到彻底根治的效果,现在很多医生比较推崇中药治疗,其主要原因在于一:中药温和不刺激,没有副作用,二、标本兼顾,能够从根源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治愈的最佳效果,由赵伏成教授(皮肤外科教授,外科临床疾病医学博士生导师,赵氏外科传人)根据祖辈和自身多年经验总结而成的伏成痔清宁就是采用纯中药配方,严格制作而成的,其药物成分可进入痔核和病灶、消除炎症,松解曲张的血管与肌肉互相粘连,使肿胀的组织失水萎缩,从而达到镇痛消炎、修复创面的效果,针对痔疮问题在九成以上,已得到多数患者的信赖和认可,被很多线下机构所采用,也很好找的,网上都有,用起来也很方便的。
痔疮会发生癌变
这种说法使一些痔疮患者忧心忡忡。其实,现代医学至今尚无证据显示痔疮有癌变的可能。须注意的是,痔疮不会发生癌变,但在临床上常见到有一些痔疮患者合并肛管直肠癌。
痔疮出血时会出现肛门部疼痛
事实上,痔疮出血大多为内痔破损引起,而内痔所在的直肠粘膜是由植物性神经支配,感觉迟钝,因此痔疮出血大多是不会疼痛的。
附:痔疮的饮食原则
1、要适当地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尤其应注意多吃些含粗纤维的食物,如芹菜、韭菜、苦瓜、萝卜、小白菜等。
2、多吃些粗粮,如玉米、地瓜、小米、全麦面粉等,这些食物除了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外,还能刺激肠蠕动,防止粪便在肠道内堆积。
3、孕妇应该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和调味品,同时还要养成多饮水的习惯,最好喝些淡盐水或蜂蜜水,这些都有利于软化和滑润大便,防止便秘发生。
4、主食及豆类多吃些粗杂粮,如小米、高粱米、红薯、玉米、杂豆等。
5、肉蛋奶猪瘦肉、猪大肠、鸭肉、甲鱼、海参、牛奶和豆制品;便血较多时可用黄鳝、黑鱼等具有止血作用食物。
6、蔬菜选择芹菜、韭菜、冬瓜、丝瓜、菠菜、空心菜、茄子、白菜、萝卜、黄花菜、荸荠等;便血时可吃黑木耳、鲜藕等以养血止血。
7、水果的选择橘子、柿子、梨、桑葚、罗汉果、无花果、橄榄、杨桃、香蕉、苹果、红枣等。
8、其他核桃、芝麻、柿饼、蜂蜜、烹调时多用些芝麻油、菜籽油等,增加肠内容物的润滑性。
大罗金仙是不是永远不死的?
在正统道教神话谱系中,没有大罗金仙这个称呼,只有“大罗仙人”或“大罗神仙”的说法,至于大罗神仙是否不死不灭,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能否永远不死不灭,还地看修为境界!
我是喜欢挖掘新奇、刺激、好玩的神秘传统文化的大愚,让我来和大家聊一下仙人的一些问题。
一、什么是大罗?大罗金仙源自哪里的?“大罗”出自道教中的“大罗天”。从字面上的解释,“大”为广、为无量,“罗”则是指网罗、包罗,合起来,有包容诸天的意思。
在北宋张君房编订的道教典籍《云笈七签》中,是这样说的,道教仙境有“三十六天”。
其中从低向上是:欲界,有6天;色界,有18天;无色界,有4天;种民天,又称四梵天,有4天;三清天,有3天,最后是至高大罗天,包含了其他三十五天。
这个“天”,可以是境界,也可看作一界,在道教宇宙观中,把宇宙分为了三界内和三界外,欲界、色界和无色界,被视为三界之内,四梵天之上,被视为三界之外,而大罗天,就可以看做包含这三界的无量宇宙。
至于“大罗金仙”,本源自于道教典籍《张三丰先生全集》中《玄要篇》的这一句:“只有无为身不破,才是修真大罗仙。”原意是指大罗仙人,在大罗宇宙中的仙人,后来,被《封神演义》、《西游记》等神魔小说所引用,为了突显仙人的高级别,法力无边,而衍生出了“大罗金仙”这一不伦不类的称呼。
二、神仙的分类。“金仙”这个称呼,在道教神仙体系中,也没有,而在道教中,对神仙流传最广、影响最广的分类法,是源自《钟吕传道集》,把仙人修炼的境界与成就细分成了“大、中、小”三成,“天、神、地、人、鬼”五等的仙品分法。
当然了,道教仙人等级的分法,自古就有很多,根据东汉时期,道教典籍《太平经》中的分法,就把神仙区分六等:“一为神人,二为真人,三为仙人,四为道人,五为圣人,六为贤人,此皆助天治也。神人主天,真人主地,仙人主风雨,道人主教化吉凶,圣人主治百姓,贤人辅助圣人,理万民录也,给助六合之不足也。”
两晋南北朝时,随着元始天尊作为道教至上神的地位确立,各道派在吸收旧有神灵的基础上又出现多种新神灵,如天尊、天帝、帝君、道君、元君、真君、仙君等,一些高功道人试图进行神仙谱系的编订。
东晋道人葛洪的《抱朴子》,则从修炼的角度,将仙人的境界分作三等:天仙、地仙、尸解仙。称:“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
而南朝的陶弘景,则以世俗“朝班之品位”,定《真灵位业图》,排出七个行列的神团,由天上、人间和阴间三大体系组成,确定了道教神仙体系,在道教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唐代杜光庭的《墉城集仙录》把仙人分成九等,第一等上仙,第二等次仙,第三等太上真人,第四等飞天真人,第五等灵仙,第六等真人,第七等灵人,第八等飞仙,第九等仙人。
北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则把“三清天”中的神仙分为九品,书中是这样写的:“太清境有九仙,上清境有九真,玉清境有九圣,三九二十七位也。”九仙为:上仙、高仙、太仙、玄仙、天仙、真仙、神仙、灵仙、至仙,分法和《太真科》的分法相似,不过过于复杂,在现实中并没有市场。
说了这么多,可以看到,在道教神仙系统的众多分类中,从来没有“大罗金仙”这么落地的叫法。
当然了,我们可以将生活在大罗天中的所有神仙,统称为“大罗神仙”。
三、大罗仙人们并非都是不死不灭。张君房在《云笈七签》中认为,生活在大罗天内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的神仙,还不能得到长生,只有不断修炼,提升自身境界,才能逃脱天人五衰、三灾六难,在三界之内,一重天就是一个境界,每升一重天,可增寿九万岁,只有到了四梵天以上境界的仙人,才能够与天地同寿,长生无极。
理论的上,仙人们上升到四梵天境以上,就可以说是与天地同寿,而到了三清境,则就能不死不灭。
四梵天,即常融天、玉隆天、梵度天、贾奕天。《太真科》曰:“已出三界,虽未登举,预种民者,皆无退转。若运开须化,应感下生,和光同尘,不累其德,接引后生,申明道教。”也就是说,到达四梵天的仙人,已经永远跳出轮回生死,虽然处在三清境之下,但是三灾不及,即便三界毁灭,这四天依旧存在。
而三清天则是至高仙神所在的最高天界,唐代孟安排在《道教义枢》中引《太真科》,对三清境进行了描述:“大罗生玄元始三炁,化为三清天也:一曰清微天玉清境,始炁所成;二曰禹余天上清境,元炁所成;三曰大赤天太清境,玄炁所成。”
也就是说,三清天,是由大罗天的“玄、元、始”三炁所化生而成,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炁化三清”,如《老子》所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到了这个境界,已经是真正的不死不灭。
广西近代史中有哪些著名的名将?
广西近代史中有以下著名的名将:
1、韦拔群
韦拔群,广西东兰人。1921年开始领导农民闹革命,是中国早期农民运动三大领袖(毛泽东、彭湃、韦拔群)之一,广西农民运动的先驱,百色起义领导者之一,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广西右江革命根据地领导者之一。
2、李明瑞
李明瑞(1896—1931),广西北流人。1921年毕业于广东韶关滇军讲武堂,习炮科。曾参加讨伐广西军阀陆荣廷、沈鸿英的战斗。是中国革命的著名将领和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在北伐战争和土地革命战争中,展示着坚定的无产阶级党性和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
3、冯子材
冯子材(1818年7月29日-1903年9月18日),字南干,号萃亭,汉族,生于广东钦州沙尾村(今属广西钦州沙尾村),晚清抗法名将,民族英雄。咸丰年间从向荣、张国梁镇压太平军,中法战争时,已年近70,起用为广西关外军务帮办,大败法军于镇南关,攻克文渊、谅山,重创法军司令尼格里,授云南提督。甲午战争间奉调驻守镇江,官终贵州提督。
4、萧朝贵
萧朝贵(约1820-1852),客家人。生于清嘉庆末年,广西武宣罗渌垌人。金田起义的核心领导人之一,太平天国运动初期的重要领袖,官封西王。地位高隆,位居洪秀全、杨秀清之下,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之上。
5、杨秀清
杨秀清(1823年-1856年),原名杨嗣龙,祖籍广东嘉应州的客家人,出生在广西桂平市紫荆山平隘新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以耕山烧炭为业。1846年加入拜上帝会,1851年参与发动金田起义,同年12月被天王洪秀全封为东王,称九千岁,是太平天国重要领袖之一。1856年6月,太平军攻破清军江南大营后,杨秀清已经集教权、政权和军权于一身,是太平天国实质上的首领。
6、李秀成
李秀成(1823--1864年8月7日),初名李以文,汉人,出生于广西藤县大黎里新旺村,太平天国后期著名将领、近代中国军事家、政治家。在金田起义参加太平军后,他作战机智勇敢,很快从一名普通的士兵晋升为青年将领。天京变乱后,他与陈玉成、李世贤等力撑危局,取得了二破江北大营、三河大捷、二破江南大营等军事上的胜利,并建立苏福省、天浙省,中兴了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封李秀成为忠王,称“万古忠义”。
7、陈玉成
陈玉成(1837年-1862年6月4日),广西藤县客家人,是太平天国后期重要将领,骁勇善战,被封英王。原名陈丕成,洪秀全赐名玉成。他两眼下有痣,远望如四眼。1862年为太平天国叛徒奏王苗沛霖诱骗中计,解送清营。在敌人面前大义凛然,坚贞不屈,慷慨就义,年仅26岁。
8、韦国清
在广西发生的百色起义,创建了红七军和红八军。这两只红军中,广西籍将领主要是李明瑞韦拔群等人,后来都在战争中牺牲。韦国清在百色起义中仅是普通一兵,在长征中逐渐成为特科营营长、特科团团长。抗日战争中,韦国清先后在抗大、山东纵队工作,皖南事变后担任新四军第9旅政治委员、旅长。1944年,第四师师长彭雪枫牺牲,张爱萍接任,韦国清依旧担任副师长。解放战争中,韦国清先后担任华野2纵司令员,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政治委员等职务,建国后被授予上将军衔。
9、李天佑
李天佑在桂军中当兵时,是李明瑞的勤务兵,百色起义中,仅15岁的他就担任了红七军军部特务连副连长。红军时期,李天佑先后担任了红七军第58团副团长、红三军团第5师13团团长、任红三军团第5师师长,是红军中战绩最辉煌的团长之一,也是红军长征的开路先锋。抗日战争中,李天佑担任了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六八六团团长,参加平型关战役。解放战争中,李天佑担任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38军军长,实际上他长期指挥3个纵队和4个炮兵团,38军和39军协同作战,作用不亚于兵团司令。
10、李宗仁
李宗仁(1891年8月13日—1969年1月30日),字德邻,广西桂林临桂区人。
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国国民党内“桂系”首领,曾任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代总统。他是北伐战争中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人物,北伐前致力两广统一,奠定北伐的基础,促成北伐。
11、黄旭初
黄旭初(1892—1975),梧州府容县(今玉林市容县)杨村镇东华村人。曾任旅长、师长、绥靖公署副主任,中将加上将衔。1931年起,连任广西省主席19年。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总统府”国策顾问。
12、白崇禧
白崇禧(1893年3月18日——1966年12月2日),字健生,回族,广西桂林市临桂区会仙镇山尾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誉为“小诸葛”。
13、黄绍竑
黄绍竑(1895年12月1日-1966年8月31日),又名绍雄,字季宽,广西容县珊萃村人,新桂系主要领导人之一,著名抗日爱国将领,爱国民主人士,国民党陆军中将加上将衔。
14、俞作豫
俞作豫(1901—1930),广西北流平政镇岭垌村人,曾参加孙中山领导的讨伐军阀的战争。龙州起义领导人,左江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军长。
15、覃异之
覃异之(1907—1995),汉族,广西安定(今都安)人,祖籍广西宾阳。中国国民党著名爱国将领,毕业于黄埔军校二期。
16、《广西桂系抗日爱国将军》名单:
上将8人黄绍竑 黄旭初 夏 威 何柱国叶 琪 罗 奇 韦云淞 甘丽初
中将17人马晓军 苏祖馨 李 毅 夏国璋 凌压西 冯 璜 陈 雄 杨 勃 吕国铨伍廷飏 李本一 潘国骢 杨愿公 马拔萃 黄剑鸣 封少君 封裔忠
少将67人甘成城 马典符 马振鸿 韦贽唐 伍廷钧 罗克传梁栋新 龚杰元 曾达池 黄中骢 封传壁 黄远镇黄官俊 封高亿 马展鸿 黄循富 罗昌馨 崔 坚崔履栋 梁宝仁 封赫鲁 陈汉吾 伍文湘 梁兆福陆汝畴 苏松石 刘剑奇 陆受祺 陈杰熺 李国基邓光伦 夏拯民 甘乃柏 夏 越 李汉军 韦 灿李焯枬 罗 烈 李秀年 刘觉任 马伟新 黄绍耿刘钧华 梁仲西 李大江 李 权 何剑苍 陆汝群黄懋儒 覃品凡 余丕才 陈世琼 李明芳 马翔鸿梁学基 黄昌琳 罗复馨 罗克斯 黎慧军 韩宗明马炳辉 韦有鹏 凌龙玟 杜时崇 杨高汉 胡振广伍达欧
17、周祖晃
(1891~1959年),字敬生。渡头宿棠村人。早年考入桂林陆军小学,后升入武昌 陆军中学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民国14年 (1925年)参加北伐,先后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八旅十六团团长、十师二十九旅旅长、第七军十九师师长、第七军副军长。 民国26年(1937年)10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七军中将军长,率军北上抗日,参加了 淞沪、徐州、台儿庄等战役,有“桂系宿将”之称。28年春任四十六军军长,不久升第十六 集团军副总司令,参加了广西昆仑关等战役。1949年11月29日与解放军取得联系后,即 派副司令兼参谋长霍冠南为代表前往桂林谈判。12月13日与解放军代表、十三兵团副司令李 天佑签署“和平解决方案”。同日,周祖晃率部从百寿开往两江集结接受解放军改编,至12 月28日,周祖晃所属部队近5000名官兵全部改编完毕。后他向全省各地通电,希望广西各地 国民党官兵放下武器弃暗投明。 解放后,周祖晃任广西人民政府委员、省参事室主任、自治区政治协商会议常委。1959 年在南宁病逝。
18、吕竞存
吕竞存(1897~1967年) 。会仙圩人。 清宣统二年(1910年) 考入广西陆军小学第四期,后升入武昌陆军军官第二预备学校。民国13年任广西讨贼军总指挥部副官长。14年任广西绥靖督办公署少将副官 长。17年春,任第十五军少将参谋长,兼南宁中央 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校长。19年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中将参军,后调任军政厅厅长。
民国20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吕竞存认为广西省会南宁接近广州湾易遭日军 登陆袭击,建议将省会北迁桂林,省府任他为桂林市政处处长。他督办市政,拆除障碍物, 扩宽道路,构筑交通及防空设施,广储粮秣,并修整名胜,使原受军阀混战破坏的桂林面目 一新。与此同时,他在城内多处建有私房,有“吕半城”之称。省府迁桂林后,南宁果然遭 受日军袭击,桂林则成为抗战时期西南大后方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之一。 民国26年(1937年),任第五路军司令部办公厅主任、广西绥靖主任公署中将副参谋长, 兼广西省政府委员。1967年9月14日去世,终年7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