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配资世界,银行发放券商牌照
权威配资世界,银行发放券商牌照?
要回答这个问题,要明析银行拿到券商牌照后的影响,才能推导出对大盘的影响,即牛市的到来与否。
首先分析下,银行拿到券商牌照的影响:
一、利好银行
拿到券商牌照,准确的表述应该是“银行的控股主体获准开展证券业务”。现在,银行和证券等于是一家了,券商的业务银行也能办了,收入肯定是大幅增加了。
二、利空券商
现在的券商的第三方存管都在银行,要缴纳相关的“通道费”,以后银行和证券是竞争对手的关系了,相关的费用肯定大幅上升。同时,涉及到客户的流失。
三、监管加强
中国的银行业目前实行的单业经营,可以开展证券业务后,变成了混业经营。对管理层的监管能录提出更高要求。好在都是在银保监会一家的监管下,如何做好隔离墙考验着监管智慧。
以上是粗略的分析。
接着,说下,是否会带来牛市的问题。
一、大量新客户增加
中国银行业拥有最多的金融客户,可以从事证券业务后,银行必然加大相关业务的推进,大批新客户可以进入资本市场。
二、证券公司竞争的加剧
中国的证券公司一向是以佣金为生,银行的加入,加剧了证券业的竞争,佣金下调、服务升级是必然,行业迎来大洗牌。
三、新增资金的加入
在银行系统中的沉淀理财资金必然随着业务放开而加入市场交易,引入了活水,新增资金的加入,抬升市场估值是必然。
综上,“2多1空”,大牛市不敢确定,但是一轮上涨是必须的。
房地产市场的第二春就要来了吗?
感谢邀请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要表明是我从来不认为房地产有第二春(哪怕是第一春),其实房地产目前的情况只是从原来的黄金期向平稳期转变了而已,任何鼓吹“房地产春天”的消息,大家可以当笑话看即可。
房地产市场调控基调已经确定,稳定是前提,实现房住不炒是目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进入我2019年3月之后,很多媒体都在鼓吹房地产的春天要来了。其实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相比于2018的严格房地产调控,2019年已经出现了相对的放松,尤其对于一些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城市。这些地区本身并不缺乏购买力,加上本金的产业和经济非常发达,所以对人们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具备这样的吸引力,有几个趋势已经开始表现。
第一、人们购房不再冲动,开发商拿地不再盲目的事实需要明白。随着2015年到现在房价的一直上涨。可以说无论是一二线还是三四五线城市都出现了,非常大的房价上涨。可以说过去的几年,很多城市已经消耗了过多的购买力。而这些购买力的形成是需要时间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城市开始变相允许首付贷、首付分期等形式来购房的主要原因。简单来说就是购买力不足了,利用一些政策的漏洞来开始鼓励购房。但是这种做法是短视的,后果很严重,风险很大。
第二、近期银监会郭主席的一些论调,值得我们思考,不允许投资和投机的行为是很少在官方正式提出的(个人感觉)。也正是因为这些论调,这些表态导致了很多炒房投资风非常盛行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开始进行抛售房产。房贷利率重新上调等行为足以表示一种态度:坚决不允许各种形式的投资和投机房产。那么在这种背景下,房产想要回归到过去两年的那种盛况是不现实的。因为看过我文章的朋友应该知道,从2017年开始。我国购房的主体人群,已经开始有刚需者向改善房和投资者转变,甚至有些城市的房产上涨主要驱动力,说白了就是投资。
房地产市场本身就没有“春天”一说,要么好要么不好第一、房地产已经属于一个暴利行业,相比其他传统行业来说,房产的收益率高很多。也正是因为这种情况下,很多资金,包括一些上市公司开始向房地产行业注资,投资等等。但是随着对资金的管控,这种行为被遏制。所以才导致了2018年房地产商纷纷哭穷的情况。其实说白了就是自己的部分融资渠道被掐断了。这样不也正是说明证明了房地产行业本身是有问题的,必须依靠不断的融资,贷款等行为,才能维持高毛利。这是不正常的,所以这也是国家重点调控的方向。要坚决将那些不符合市场规律,不能迎合市场行为的房产商踢出房地产行业,也就是说现在房地产行业属于一个改革期,而且进入了深水区。
第二、相信如果说房地产行业是一个政策型行业,很多朋友都会同意。随着政策的卡紧,这个行业也肯定会步入一个稳定期和下滑期,想要回归过去的高毛利时代是不现实了。目前的政策就是向实体行业、制造业进行倾斜。毕竟2035中国制造才是我们的根本目标!只是说现阶段很多小城市满足不了进行改革的条件,所以只有在符合条件的一二线城市先实行。比如,取消公摊面积;进行预售制度改革,进行现房销售等等。这些事情肯定会进行下去,这才是动摇房地产行业的根基所在。
第三、房价暴涨的时代已经过去,这绝不是危言耸听。首先我们要明白的是几乎所有人都明白房地产经济就是泡沫经济,过度依赖房地产的后果不敢想象,无论是日本还是欧美的例子都证明了这一点。所以我们是不能犯这个错误的,只是说过去很长时间,我们对房地产的依赖导致了我们无法一下子进行切割,所以必须慢慢来。这样的话才会对我国的经济造成较小的影响。但是可以明确的是,我们国家绝对不允许房价再次暴涨,无论是哪种形式。以前段时间苏州工业园区为例,房价出现投资性暴涨后,立马就被警示,这就是态度。
综上,希望鼓吹房地产春天的朋友可以停止了。不仅仅是购房者还包括我国经济都需要时间来消化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带来的高房价。只有房价回归到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才能真正的利国利民,利与我国经济发展。各位觉得呢?欢迎喜欢房产、经济的朋友,积极点赞,关注转评哦。
市场见底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对于A股市场来说,是一个熊长牛短的周期市场,所以说,当市场见底的时候,确实也有一定的信号和判断标准,甚至标志着大熊市的离开,大牛市的即将到来!
那么见底有哪些信号呢?我认为可以分为这几个阶段:
第一,数据底出现
第二,图形底出现
第三,政策底出现
第四,市场底出现
第一个,我们先来说说所谓的数据底数据底就是指的大部分的数据到达了历史大级别熊市的一个标准,甚至跌至了这个标准附近,甚至超过了历史熊市标准的一个情况!
就好比在2018年的行情里,A股的市盈率跌至了历史的低位,远远超过了2005年,2008年的熊市数据,并且仅次于2013年的9.63倍市盈率,位于29年第二个低位!
而市净率则是打破了29年的新低,触及了1.27年,创造了历史上最低位的数据!
所以从这些历史大级别熊市的数据对比图来看,2018年的A股已经在一个熊市的底部区域之中!
第二个,就是所谓的图形到底了这个其实很简单,我们可以发现的是,A股的底部是不断提高的,从325点,998点,1664点,1849点,以及目前的2440点!
所以当你把历史上所有的熊市底部区域连起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A股已经跌至了一个历史的底部区域附近!
并且从年线来看,A股的一根29年的年线位置在2498点附近,所以跌至了年线附近,跌至了这跟上升趋势的支撑线附近,就说明了A股的图形到底了!~
第三,政策底的出现在大级别的熊市底部区域里,政策底往往会比市场底更早一步的确认,成立,所以说关注政策底的出现也是一个参考底部区域到达与否的重要指标!
2005年,印花税降低,政策底1187点,市场底998点才筑底,随后的牛市涨到了6124点!
2008年,印花税单边征收,并多次降息降准利好,政策底1895点,市场底1664点才正式筑底成功,随后的牛市涨到了3478点!
2012年,暂停IPO,扩大QFII份额、放宽公募基金成立限制,政策底1949点,市场底1849点筑底成功,随后的牛市涨到了5178点!
而目前的2018年里,政策底在2449点成立,那么势必意味着政策底的下方,会有一个市场底的出现,而政策底的出现,也预示着A股进入了熊市最后一段的底部确认过程!
第四,市场底的出现市场底往往出现在政策底之后的几个月里,甚至几百点的空间之内,但是市场底又是一个所谓的信心底,所以很难去预测!
从历史的经验来看,市场底都是要考自己走出来了,我们才能够知道和发现!所以熊市不言底中的“底”,其实就是指的市场底,这也是非常难以预测和判断的!
那么对于许多想要抄底的人士来说,抄到市场底的概率非常低,因为稍纵即逝!这对于投资和布局其实并没有太大帮助,因为当你真正能够看到市场底,确认市场底的时候,往往行情已经反转向上很久,脱离底部很久!
所以真正的投资应该是在政策底附近,逢低吸纳,而不是去预测市场底在哪里!
总结在股市里,聪明的投资者根据已经能够确定的底部信息,在一个大箱体的底部区域里进行布局和逢低吸纳!而“自作聪明”的投资者,总是根据自己的预测进行抄底!
所以你会发现,当真正的底部出现的时候,大部分的散户投资者都是一个满仓,重仓深套的状态,根本没有资金抄底。另一方面,熊市的慢慢下跌,早就让大家有了熊市思维,对于底部的出现也会抱有着一种恐惧,不相信,不敢触碰的情绪!
这就是所谓的恐慌!!所以说“人弃我取,人取我弃”这句话看似简单,做起来真的很难!
一定要懂得了解市场的规律,利用确定性进行投资,牛市吹泡泡,熊市挤泡泡;泡泡迟早会被吹破,泡沫终究也会挤干净,周而复始。
但无论市场如何,认准自己确定能赚钱的股票,坚定地持有它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一只股票大涨的时间可能只有10%,而剩下的90%日子里不是在调整就是在下跌。如果你在那90%的时间里都持有这只股票,但却在最后那10%到来前因为受不了'漫长煎熬'卖出了,那只能是一种悲哀。
感谢⭐点赞和关注⭐。更多更好的逻辑期待与你分享!一家之言,仅供参考!未来10年最好的投资是什么?
先回顾一下历史,过去10年最好的投资是什么?
美股纳斯达克从 2009年 1600点,涨到 2021年 16000点,13年10倍。年均涨幅 29%。纳斯达克还能再涨10年吗?
深圳商品房价格,年均涨幅 13%。 房价还能再涨10年吗?过去10年,全球最好的两个资产是美国的股市和中国的楼市,也是最大的两个泡沫,未来10年,涨还是跌?拭目以待。
中国人均年收入,年均涨幅 8%。投资自己,实现工资增长。或培养孩子,未来老龄化社会,人力成本飞涨,孩子成功了,是最好的投资。
黄金价格从2008年最低149涨到2022年400,年均涨幅 7%。中间波动较大,一般人拿不住。从更长的历史来看,巴菲特并不认可黄金的价值。
沪深300,年均涨幅 8%。波动较大,若买在高位,深套数年。相信中国的国运,定投沪深300。
后起之秀,越南指数从2010年400点,到2021年1500点,年均涨幅 11%。越南能否复制中国的成功之路?实现未来10年高增长?
其他如比特币、文玩、玉石珠宝、小产权房等,坑太多,不适合普通人。
你认为哪个风险更大?
炒股和创业,你认为哪个风险更大?为什么?我认为相对而言炒股的风险更大,主要理由如下:
创业是实体经济,可控程度高:炒股是虚拟经济,可控程度低,变化系数大。实体经济的变化速度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因为一个经济周期向另一个经济周期的改变是需要时间的。比如房地产价格的变化从上升到滞涨,在我国就是经历四十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序幕拉开,各行各业蓬勃发展,其中房地产价格也开始了上涨周期,而且这一涨就是近四十年,直到今天才出现了滞涨的端倪。期间是经过了十多年明确的政策调控的才带了滞涨的结果。作为投资者,有足够的时间来控制风险,退出房地产行业。
相反,如果是炒股的话,你手持的个股,即使今天涨停了,晚上只要出了一则股东减持的公告,明天基本上就要跌停了,甚至还会出现连续好几个跌停,只有汹涌如潮的卖盘却没有买盘,你根本出不来,想止损都没有机会。
所以,我认为炒股的风险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