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f拍卖行下架,在老板名下的房子和车子会不会被拍卖

2023-04-04 07:25:04 147阅读

dnf拍卖行下架,在老板名下的房子和车子会不会被拍卖?

不一定,有的是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就去破产以后,所有的财产归国家所有

王府井百货会不会倒闭?

谢谢悟空问答的邀请!

dnf拍卖行下架,在老板名下的房子和车子会不会被拍卖

正好看到新闻,再过十几天,北京天桥百货即将开始第二次拍卖。它第一次拍卖的结果是流拍,没有人愿意掏出4.48亿元的起拍价,与第一次相比第二次拍卖价格会有所下调,如果仍无人问津,可能会被变卖。

这令人唏嘘不已,没想到天桥百货这家将近古稀之年的老百货,最终会落得无法体面收场。而在辉煌时期,它曾以商业第一股在零售历史上大放光彩。

消失的不仅是天桥百货,在偌大的北京城,曾经有很多百货品牌,如地安门百货、会城门商场、晨曦百货、三利百货、马莎百货、太平洋百货等,他们都没能逃脱关门消失的命运。就连万达百货,在卖身给苏宁后,原有的名字也消失了,37家店全部换成苏宁易购PLAZA。

从时间线上看,百货业已调整了10年的时间,但截至目前仍看不到终点,不知道下一个告别北京的百货商场会是谁?

不禁想起上海第一百货商店(上海人俗称“中百公司”或“市百一店”),位于上海南京东路、西藏中路的十字路口(离我太太出生长大的九江路一街之隔),曾是上海的地标建筑,有着八十多年的历史,包揽了上海人的吃、穿、用,承载着上海几代人的共同回忆。1982年,“中百公司”引进自动扶梯,成为国内首个拥有自动扶梯的商场(还有一个说法是:解放前就有自动扶梯了,那时叫大新公司),好些市民即使不买东西,也要过来坐一趟电梯图个新鲜。

然而,就在前年6月19日,“中百公司”宣布暂时关门歇业,对于撤离的原因,据相关报道称,将重新装修定位。但不可否认的是,“中百公司”曾经的辉煌已一去不返,“重新定位”多少带着一点被动的意味。

曾有声音说,这锅该由马云(电商的崛起)来背,因为,比如,英国政府和企业家不是傻瓜,建立几个电商平台易如反掌,但为什么不做?政府限制,企业家也很明智。因为英国政府知道,一个商业小店铺,背后就是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摧毁了它们的生存环境,那是社会的灾难。

商业有其基本规律,它的作用不只是买卖商品,而更重要的一个作用是把人、公众吸引到大街上去。当他们一家、两家店铺寻找,要为了购买一件满意衣服的时候,他们很可能发生远超过一件衣服价值的“随机消费”(注:有位城市规划专家说,欧美等成熟型大城市的繁华街道通常刻意不设计过宽,这就是便于人们互通交流,城市应该是一个提供交流的场所)。比如,夫妻两个人逛街,可能产生餐饮消费,可能一起看一次电影,如果有孩子,他们还可能为孩子买些“过去根本没想去买的东西”。而且,市民这样的逛街行为,使得一个城市产生了巨大的活力,它是重要的城市景观。

至于问题本身王府井百货会不会倒闭,希望不会,拭目以待,点到为止吧。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DNF大量玩家被集体封号十年?

关注老班长开心每一天,感谢您的支持。

最近,网上各大游戏论坛、贴吧等频频有玩家自爆被封号十年,而且大多数都表示自己什么都没做,没有登录第三方非法软件,被封号非常“无辜”。其中不乏很多商人,更是有卖房子囤货的玩家,投入十几万结果所有囤货号都被封了十年的“惨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众所周知,最近DNF为了维护游戏平衡性,大力打击外挂和工作室,一经查实绝不姑息。因此不少工作室哀嚎一片,成百上千的搬砖号被封导致刷金工作室损失惨重,不少工作室的老板扬言只能天台见了。不过,说到底,如果没有触及底线,登陆第三方非法软件搬砖的话,官方也不会封号,所以说到底,被封号的玩家也只能认栽。但是对于很多被封号十年的玩家,口口声声称自己没有违规,完全是官方“误伤”,事实真的如此吗?就在前不久,有玩家爆料,最近DNF的黑金泛滥(解释一下何为黑金,就是很多盗号的盗取了工作室大量的游戏币,然后再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出售给买家),很多被封十年的账号大多数是因为买了黑金。大量的黑金短期内会对游戏的经济系统带来很大的冲击,官方无法遏制,就只能直接将这些买了黑金的玩家封号十年处理了。所以封号并不一定是针对商人,而是打击一些利用BUG刷金的工作室,如果近期有大量购买黑金的行为,自然有被封号的风险了。

建议各位小伙伴近期完全不要在其他平台购买游戏币,以免受到波及啊。

工作室2000元包10套年套?

谢谢悟空小秘书的邀请!

DNF2020年春节礼包将于1.14版本正式上线国服,内含8种可交易道具,可以让买的多的玩家“极限回本”,在礼包内容曝光后,各个工作室也是开始了“包10套年套”的业务,让玩家们应接不暇。

如图所示,这个工作室包10套的方案是:2000元包10套,然后所有的可交易道具全部被拿走,不仅有玩家想问:“2000元包10套,值得吗”!秀儿的观点是:真不值得,还不如自己购买!

(1)能够得到什么

花2000元,玩家可以得到“10个普通宠物,10个积分礼盒(共4000分),30个花篮硬币,11强化券/10增幅券,12强化券/11增幅券,白金徽章礼盒,至尊称号,至尊宠物,至尊装扮”,还有一些不能交易的垃圾材料。而礼包内的重要道具,“技能宝珠,宠物装备”等全部被清空!相当于花2000元,就只为了“双至尊”,有点亏。

(2)自己买10套的花费

玩家如果要买10套,选择自己动手的话,其实还是可行的!一种方法是网站花钱收金币,然后寄售换代币券,这样可以节约8%—10%,再加上优惠券的10%,一套礼包的实际消费为320元左右。然后,把礼包内的可交易道具,选择性出售,留下自己所需,秀儿尽量算少点,一套回本100元的话,那么一套就只要220元,再把多买多送的“10个宝物礼盒和增幅保护出售”,自己购买的花费,也就1800-1900元了!

这种方法有个弊病,就是不能完成战令等级,无法白嫖“战令奖励”!如果想利益最大化,同时白嫖战令奖励,可以直接微信97折充值,加上10%优惠券,一套相当于13%的优惠!

(3)嫌麻烦的就包吧

自己买10套礼包,清理道具会花很多时间,至少半天时间,甚至都搞不定,因为要买道具回血,只能拍卖最低价出售,然后相互压价,恶性竞争!想快速回血买下一套,就只能压价!如果没有黑商来收货囤货,这些可交易道具将会出现崩盘现象。也就是说,玩家回血周期变长,回本率将会降低。有时候,还有可能出现,买10套礼包花几天时间。

结束语:

无利不起早,工作室2000包10套,其利润空间在3-500左右,他们以前囤积的游戏币,可以立即变现购买,赚了一波比例差价;然后,拿走的道具,囤积起来,慢慢出售,再赚一波金币,如此反复。一个客户赚500应该是可行的,但也有崩盘的风险!

对于玩家来说,不想麻烦少花钱,开服就想双至尊加身的,可以考虑去包,但是,真正想节约钱的,还是自己慢慢买吧,毕竟礼包要4月才下架啊。

我是玩家秀,关注DNF玩家秀,深渊闪光不停,打团金牌不断。

柳州银行被拍卖?

中央已允许银行倒闭破产,那储户的存款该怎么办?看完心里有底了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手机支付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像支付宝这类的APP不仅可以付钱,而且把钱存进余额宝中,还会有利息。但是随着手机支付的兴起,也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各种手段来骗取你手机里的钱,基于安全考虑,还是有很多人选择把钱存在银行卡中。

在广大的老百姓眼中,把钱存进银行卡中,是最安全可靠的,认为银行倒闭这件事是不可能发生的。但事实上,中央是已允许银行是可以倒闭破产的,而且银行倒闭这个现象并非没有发生过。早在1998年海南发展银行仅成立不到三年的时候,就宣布破产倒闭了,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家倒闭的银行。

因为当时的存款保险制度还不完善,导致很多人的钱现在都还没有还清。那么在很多人生活中是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毕竟是关乎钱的大事,很多人就好奇,如果银行倒闭,那储户在这个银行的存款该怎么办呢?接下来让我们都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2015年,中央就**《存款保险条例》,这个条例的推出,就意外着中央是允许银行破产倒闭的。这么说很多人肯定不理解,简单来说,如果一家商业银行因为各种问题而导致破产倒闭,国家是不再对银行进行信用担保、不再为银行及储户兜底。这么一来的话,我们存在银行的钱也是有风险的。

但正是因为**的《存款保险条例》,是要求每个商业银行都必须向保险机构缴纳一定比例的保险费,用保险费做为银行存款的保险金。也就是说银行出现破产的情况,保险机构会对存款在50万以下的储户进行全额赔偿,但是存款超过50万的,最多也只能得到50万的赔偿。那么那些超过50万存款的土豪们可要担心了。

大多数人以前都觉得,存在银行的钱利率虽然不高,但至少银行是安全的,不会倒闭,那都是有国家作为强大的后盾,但是现在可就不一样了。不过大家也不必担心,至少我们的四大行是属于国家性质的,存在里面的钱还是可能得到很好的保障的。

《如果银行倒闭破产,那储户的存款该怎么办?》 :如果银行破产倒闭,买理财产品的本金是不是拿不回来了?

什么是银行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产品指的是商业银行自行设计并发行的产品,将募集到的资金根据产品合同约定投入相关金融市场及购买相关金融产品,获取投资收益后,根据合同约定分配给投资人的一类理财产品。在这里银行赚取的是手续费以及理财资产的超额收益。

对于银行来讲,理财就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因此我们购买理财,相当于我们委托银行帮我们投资,投资的亏损或盈利要我们自己承担,银行不负责任,不构成对我们的负债,理财为银行的表外业务,不计入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什么是存款?

存款就是我们把资金存入银行,银行支付存款利息给我我们,同时把我们的资金拿去放贷,赚取利息差;相当于银行向我们借钱用于盈利,这时候银行构成了对我们的负债,因此存款属于银行的表内业务,计入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银行破产

银行破产,代表的入不敷出或者资不抵债,银行吸收存款属于负债(欠储户的钱);发放贷款属于资产(借钱给融资者),当出现大规模的不良贷款时(也就是放出去的贷款收不回来),那么就会出现资不抵债,一旦此时出现小规模挤兑,那么银行基本就破产倒闭了。银行破产倒闭要对储户负责,因为有《存款保险条例》,可以保障储户50万元以内的损失。

但对于理财产品,银行不用负责,理财也不受《存款保险条例》保护,但这并不代表银行破产倒闭,理财资金就一定会亏损,因为我们的购买的理财资金,银行是投放到各个市场上的金融产品中去的(比如债券、票据、买入返售资产、定期存款等等),只要投资的产品,最终都能按时兑付本息,那么我们的理财就可以按时赎回,只有当投资的产品出现亏损时,我们的理财才会亏损。

总结

当然,现实中只要银行倒闭,一般理财都会出现一定的亏损,一则银行经营倒闭,证明管理者、投资者水平一般,因此理财的投资可能也一般般;二则理财产品一般会少量配置定期存款,该部分存款正常均为本行的存款,所以如果银行倒闭,我们投资的理财一般会出现少量的亏损。

《如果银行倒闭破产,那储户的存款该怎么办?》 地方商业银行如果倒闭了,大额存单会怎么样?

说实在话,你这个有一点点杞人忧天。

地方商业银行倒闭的可能性?

中国的银行,至今只有两家破产倒闭的历史,分别是海南发展银行以及河北肃宁尚村农信社,而且海发行还不是因为经营的问题而倒闭的。

1、海南发展银行

1998年海发行倒闭关门,且倒闭最主要的原因是整合令,当时海南有很多信用社因为高息揽储经营不下去了,最终被一纸政令合给了海发行,正是这次兼并将海发行推向了倒闭。海发行为了应对合并后的问题,对外宣布之前这些信用社高息揽的那些存款,最终只能以央行标准利息支付,这导致大量储户不满,进而要将钱取出来。从开始的个人储户演变到企业储户。海发行为了将影响降低,限制每人每天取款次数和额度,但这种限制被解读成海发行没钱了,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取款大军中,包括定期存款。

大家都知道,金融机构最怕挤兑,而海发行遇到的就是挤兑。最终海发行还是没能顶得住挤兑,倒闭了。

2、河北肃宁尚村农信社

2012年,河北肃宁尚村农信社被批准破产,成为全国首家被批准破产的农村信用社。早在2001年河北肃宁尚村农信社就因为资不抵债停业了,但直到2010年银监会才批准其实施破产。从停业到最终破产走过了十多年时间。尚农社产破产并没有引起太大社会反应,也没有欠储户的钱,只是欠了四家机构的钱。尚农社的破产很大一部分也是历史遗留问题再加上经营不善导致,好在处理的结果并没有牵涉到储户。

因此,可以说商业银行在我国就是经营最为稳妥的企业,相比全国4000多家银行业机构,这个破产的比例可以忽略不计。

大额存单会怎么样?

先明确一点:大额存单虽然高息,但并非就是就非法揽储,大额存单本质上属于定期存款,和我们存的普通定期存单是一样的,之所以要加上大额两个字,主要是因为大额存单的起存点较高,达到了20万元,而普通定期存单为50元起存。

2015年,我国正式实施《存款保险条例》后,还是有很多人都不明白究竟有哪些影响。最简单来说,就是这个条例规定了,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也就是说如果银行倒闭了,你存在银行的存款(定期、活期)均可以获得保险公司赔付,但最高为50万元。

PS:额外要说一点的是,只有存款才赔付,而银行理财产品、银行代售理财产品(黄金、基金、外汇等)出现兑付危机是不会赔付的。

即使哪天地方商业银行真的倒闭了,只要你的大额存单会不超过50万元,你依然可以获得全额赔付,超过部分看银行的清收情况。

《如果银行倒闭破产,那储户的存款该怎么办?》 在同一个银行存款,夫妻名下分开各存50万,银行破产了该赔多少?

在同一个银行存款,夫妻名下分开各存50万,银行破产了该赔多少?大多数人都想错了

吸收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都应当参保,保险覆盖的范围既包括人民币存款也包括外币存款;既包括个人存款也包括单位存款;在不超过范围内的本金和利息都在保护范围之内。保险费用由投保的银行金融机构缴纳,存款人不需要缴纳此笔费用。但是出于客户的这种担心您可以每个银行存40万左右,因为如果存50万那么利息部分就没法得到保证只能保证本金不受损失,而存40万左右那么产生的利息也在50万最大额度的保护范围之内。

因为银行已经破产,换句话说,就是已经资不抵债,这样银行的债权就转移到保险公司身上。保险公司负责储户存款的赔偿,然后保险公司再根据最后破产清算的财产,进一步核算储户的利息。因为银行破产清算、所有的财产拍卖之后,要优先保证保险公司已经赔付的储户存款。按照正常来说,银行破产基本上就是资不抵债,在资不抵债的情况下,显然银行破产清算之后的收益,不够银行赔付储户存款,以及其他欠款。这样就不可能有剩余资金,用来支付储户的存款利息。

而且,你还可以到不同的银行以你子女的名字、双方父母亲的名字去存款,都可享受50万元这样一个巨额赔付的政策待遇。我想这样的话,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家庭,你的存款应该不会受到多大损失了。但有一点我得提醒朋友你,要随时关注国家存款保险制度的修订和完善,说不定哪一天国家会将这个漏洞堵上,要求家庭存款或夫妻共同存款不超过50万元或100万元,那么这就影响大了去了。对很多人可能会在存款上导致损失的可能。

银行是如何空手钱生钱的?

银行凭什么付给储户利息呢?钱难道不是印钞厂印出来的吗?银行怎么能创造货币供给呢?

什么叫货币?我们说货币就是同时具有这四种职能的物品:第一,交换媒介;第二,价值贮藏;第三,计量单位;第四,延期支付。只有同时具有这四种职能的物品才叫货币,缺一种都不叫货币。从表面看,这是一些理论知识,但只要你清理思路,仔细想想,其实货币的每一种职能都在告诉你一条理财的思路:怎么样使你手中的钱保值,变得更值钱,还能赚更多的钱。这可是一门不小的学问。

由于货币所具有的延期支付职能,在人们之间产生了商业信用,出现了相互赊欠的行为。随着信用行为的增多,在大量信用的基础之上,出现了一个中介机构来从事货币的存贷业务,让人们都遵守信用制度,这个中介机构就是银行。银行的出现,在更广泛的基础上创造了信用,使人类社会加快了发展的脚步。

银行是人们理财的一个中介机构,储户把钱存入银行,可以获得一定的利息收入。那么银行凭什么付给储户利息呢?为什么储户取出的钱要比原来存的多一点呢?因为储户把钱存入银行以后,银行又用更高的利息把它贷出去,让那些借款人去赚钱了。当他们把钱还回来时,付给银行的利息要高于储户的存款利息。银行就是靠高贷低收,从中赚取差价生存的。当然,现代银行已经有个更多的金融服务功能和更多的收入渠道。

但我们要抓住最根本的东西:在现代社会,货币供给是有银行创造的。这一点大家很难理解,所有人都要问,我们手中的钱难道不是印钞厂印出来的吗?银行怎么能创造货币供给呢?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银行究竟是怎样创造货币供给的。

当储户把钱存进银行的时候,银行不可以把这些钱全部贷出去,因为如果银行要把全部存款贷出去,当储户取钱的时候,银行就没钱支付了。银行当然希望把钱贷出去越多越好,因为贷出得多,收回的贷款利息就多,银行盈利就高。可是当大家都去取款的时候,银行没有钱意味着什么?所有的储户都会恐慌,他们全跑到银行去提钱,就会发生挤兑现象。因此,各国中央银行都规定了一个法定储备金率,即商业银行不能把储户的存款都贷出去,它必须按比例留下一部分作为储备金,强制性地存入中央银行,以防万一储户来提款时,银行要有钱付给客户。

那么,银行到底应该留多少储备金呢?它只能准备一部分,不可能把存款全部作为准备金,否则银行还怎么赚钱呢?银行是靠存款和贷款之间的利息差来生存的。不同国家规定的中央银行法定准备金率是不同的,即使同一个国家,不同时期的规定也是不同的。如果中央银行规定法定储备金率是10%,就是说储户存了100元,商业银行必须把其中10元缴存到中央银行;如果准备金率是20%,商业银行就必须缴存20元,这就是法定准备金。

我国的商业银行也要缴存法定准备金。当储户到路边某个银行去取钱时,银行一定得有钱给他,银行要是没钱,它就得去中央银行或者找其他银行拆借,无论如何得兑现储户的钱,这就是银行的信用。银行为什么能找中央银行去借呢?因为它在中央银行存放了发行准备金。

好了,现在我们来看银行是怎样把钱创造出来的?

假设我国的法定准备金率是20%,一个储户将1000元存入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必须把200元留下来交给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它就只能贷出去800元了。有个人正好去中国银行借800元,他要买一台录音机。到了商场,他把钱交给柜台,商场又把这800元存入它开的开户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当农业银行收到这笔钱的时候,这800元不能都贷出去,必须把其中160元上交中国人民银行,它只能贷出去640元。这时正好有人想买个复读机,去农业银行借钱,当他借到640元后,到一家超市买了复读机时把640元钱交给收款台,这家超市又把这640元存入开户的中国建设银行。建设银行接到这笔钱后,还要把20%的法定储备金交到中国人民银行,他只能贷出去512元。如此下去,储户的1000元存款通过银行系统不断的存贷而放大,最后变成了多少钱呢?在账面上银行新增存款是5000元,新增贷款是4000元,货币总量增加了5000元,法定储备金是1000元。通过这个例子你就可以知道钱是怎么从银行创造出来的。中央银行并没有多印一张钞票,钱是怎么就多出来这些呢?这就是银行通过信用活动创造出来的。所以,商业银行具有创造货币供给的功能。

最初的1000元是储户存进去的。然后每发生一次存款行为,银行都要把法定储备金交给银行,如此下去。初始的1000元放进银行并没有增加货币总量,只是该储户的现金变成了活期形式。但是后来银行存款的总量为法定储备金。这个过程说明了什么?这个过程创造出多少货币?货币供给增加了4000元,货币总量增加到原始资金量的5倍,这个例子假设的法定准备金率为20%。如果法定准备金率是10%呢?就是10倍,初始的1000元会变成1万元;要是5%呢?就是20倍,初始的1000元就变成2万元。这时候我们就看清楚了钱究竟是谁创造出来的。现代社会流动的资金是在银行创造的,银行通过什么来创造货币呢?它通过信用在创造货币供给,这些货币叫做信用货币。我们日常用的钞票确实是印钞厂印出来的,但是作为全社会的货币供给,却是银行通过信用创造出来的。

只有通过银行的信贷活动所创造的新的存款,才是现有货币量的增加。所以,当大家把钱存进银行的时候,经济就可以开始加速了。因为你把钱放进银行,银行把它贷给别人,别人再放进银行,银行接着再贷出去。就这样,一笔钱一直这样存贷下去,货币供给量可能成倍地增加,经济规模和增长速度可能成倍的放大。这就是所谓的“乘数效应”。

听起来好像是个数字游戏。但是仔细想一下,当我们每个人真的去银行取钱的时候,银行应该有钱,我们应该能取出来。是的,因为这并非纯粹是数字的虚增,而是在每一个环节上都有新的财富创造出来,为别人提供了服务,获得了报酬;而那些从银行借钱的人,他最终也要通过自己的经营活动获得利润,才能再把这笔钱还给银行。所以,这里每一个环节都在创造着财富,都在增加着财富。那么银行通过信用机制创造货币供给,也是实实在在的。

因此,银行的信誉越好,它创造货币供给的能力就越大;一国的法定准备金率越低,银行创造的货币供给就越多。这就好比一个货币的水龙头,当法定准备金率降低时,水就会流出来;当法定准备金率提高时,资金之水就开始被抽走。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会知道为什么中央银行调整法定准备金率会发挥出很强的调控经济的作用,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同时还能明白,现代社会的经济是一环一环扣在银行身上而加速运行的。当有一天大家都不到银行存钱,或者把钱从银行取出来放到自己床下藏起来的时候,整个经济的链条就断掉了。

你看,在微观上行得通的事情,在宏观上也许就会产生一场灾难,最后的结果很可能连藏在床下的钱也不值钱了。因为那时的经济可能早就瘫痪了,物价已经涨到不知哪里去了。这是因为,我们社会的货币供应是在银行循环往复的存贷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信用一旦崩溃,犹如电路掉闸,整个经济生活都会陷入一片黑暗之中。

银行倒闭了,我们存银行里的钱还有吗?

我们对银行有着天然的信任感。认为只要把钱存进银行里就不会出什么事情了,据了解有信息说现在允许金融机构有序破产,如果银行真的倒闭了,那么我们的钱跑到哪里去了呢?

根据存款保险规定在银行倒闭后,保险机构向储户索赔50万元,即使你在银行存的大于50万,你也就只能获得50万的赔偿,超出的部分一律不予理赔,这只是针对存款,银行的一些理财产品也是不会理赔的,而且企业存款也不在理赔的范围之内。

小伙伴们不必担心太多。中小银行倒闭后会被其他金融机构接管。到时候会连本带息的给你钱的情况也是有的,只不过有些少而已。

很显然国家不再是中小银行破产而兜底了。如果对每个银行都进行兜底的话,可能会让一些银行变得更加的肆无忌惮,所以小伙伴们在存钱的时候要注意了,大额的存款最好是以50万为单位,分别存入有保证,为了适应资管新规,银行做出了不少调整和变革,在新的环境下,并不是把钱投进银行就百分百安全了。作为普通投资者的我们,在买银行理财的时候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很多人认为把大部分钱放在银行,他们相信银行是不会倒闭破产的,不过银行破产也不是不可能,从2015年5月1日起,《存款保险条例》正式开始施行。《条例》明确规定,银行也是可以破产的。其实银行破产倒闭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一次是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海南发展银行因为不良资产比例大、资本金不足,信誉差等原因发生了挤兑现象,在耗尽了准备金和国家34亿元的救助金之后仍未能摆脱困局,最终宣布破产。

如果银行破产了,你必须知道的4件事!

1、存款保险制度是为银行破产准备的,以前咱们国家银行是不会破产的,就是破产,也有国家兜底,以后,没这个福利了,一旦某个银行破产,你的存款能不能取得回来,可就另说了。

2、 最高赔付50万

《条例》明确规定,一旦银行破产,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

3、银行理财产品不受保护

如果银行破产,你在这家银行的理财产品,不管多少,都不会有全额赔付的,甚至本金都有可能拿不回来。依此类推,你买的基金托管在这家银行,你的证券保证金托管在这家银行,甚至你买的余额宝在这家银行协议存款,都不能算是存款,不适于存款保险制度。能收回多少,全看该银行清算结果了。

4、保险公司会赔偿不高于50万

意思就是说一旦银行破产倒闭,条例规定最高限赔付的50万。其实就是保险公司赔付的而不是银行。

选择适合自己的银行理财产品才是更正确的做法,因为每个银行所发行的理财产品都是有差别的,大家要根据自己的投资偏好,去选取真正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才是正确的理财方法。

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如果债务违约潮来袭,银行破产率会持续上升吗?

如果债务违约潮来袭,银行破产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其实早在199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我国就出现过两起银行破产的先例:一个是海南发展银行,另一个是河北省的一个县级农村信用社,而在目前的银行存款保险制度背景下,银行破产已经有了法律依据,而且为了防范银行破产所带来的风险,监管部门早已在做相关的防范工作,例如:

一、实行银行存款保险制度:

2015年,央行颁布了《存款保险条例》,该条例已于2015年5月1日起实施,《条例》中明确提出,如果银行破产,储户最高可获得赔偿50万元,该《条例》的实施,使银行破产有了法律依据,也是对以后可能存在的破产案例放远于未然!

二、2018年资管新规规定:银行理财产品不再保本保息!

前段时间央行发布了金融系统的资管新规,新规规定,银行的理财产品不再保本保息,所以,钱放在银行做理财也不一定就是非常安全的。

三、放开外资持有银行股份的最高比例限制:

以前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对外资持有中资银行的股份有最高比例限制(单个外资机构不得超过20%,多个外资合计不得超过25%),现在是完全放开,没有限制,这也是继之前允许私营企业开办银行后银行系统对资本的进一步放开!

但是,随着银行系统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银行作为一个市场主体也将逐步退出由国家背书的传统,逐渐走向市场化运作,那么,银行如果是经营不善破产也就很正常了!尤其是对于一些中小型的私人银行来说,更是如此!

四、去杠杆、降低银行系统风险的准备:

这两年,我国对房地产行业实行了去库存、对金融行业去杠杆、对煤炭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去产能,一方面是为了防止房地产泡沫过大危害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实际上也是在降低银行系统的的风险,将房地产的风险逐渐与银行剥离,而不是捆绑在一起,这样即便以后房价下跌也不会对银行造成太大的冲击!

综上所述,如果债务违约愈演愈烈,银行自身如果不做好风控的话,破产也就不奇怪了,国家早已做了许多这方面的准备!

以上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