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f阿登高地任务,如果当初马奇诺防线延长到大西洋边上

2023-04-04 06:25:03 144阅读

dnf阿登高地任务,如果当初马奇诺防线延长到大西洋边上?

个人以为马奇诺防线作为一种消极防御方式很难获得战争的胜利。

马奇诺防线

首先法国的问题不是修筑一道马奇诺防线就能够解决的,法国人是丢失了心理上的“马奇诺防线”。经过了普法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国人其实很清楚法国的潜力也已经远远不如德国,所以如果不能够到一条很好的限制德国的道路,一旦法德之间再次爆发战争,法国很难获得胜利。在这种情况下,当法国的强硬对德政策破产后,外交政策失败对法兰西民族自信心的打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剧带来的对和平的幻想和厌战情绪,大萧条带来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瘫痪,事实上已经使整个法国,尤其是法国军界,处于瘫痪状态。这种瘫痪状态不是一道马其诺防线能够解救的,即使这条马奇诺防线一直延续到大西洋岸边。可以说,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败亡,某种意义上,是必然的,是法国人心目中的“马奇诺防线”崩溃的结果,不会因为现实中的马其诺防线修的如何坚固而转移的。

dnf阿登高地任务,如果当初马奇诺防线延长到大西洋边上

法兰西战役示意图

其次,马其诺防线修的再长,就算是延长到大西洋岸边上,也只能是稍稍拖后法国败亡的时间,对于法德之间的整体力量对比影响不大。毕竟保守的消极防御战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已经过时了。换句话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军事技术的发展是有利于进攻而不利于防守的,依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而建立起来的马奇诺防线,事实上在建立的时候就已经过时了。

大萧条导致法国政府更迭

第三,从1928年开始动工到法兰西战役爆发的1940年5月,马奇诺防线一直都在修建,也就是说法国人不是不想修建那么长的马其诺防线,而是马奇诺防线这个工程太过浩大,修12年还没有修好。而且马奇诺防线刚开始动工遭遇了世界性的大萧条,本身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的经济就不是很好,在遇到世界性的大萧条,修筑马其诺防线这样如此浩大的工程,对法国的国力而言,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所以由于资金不足,马奇诺防线只包括了了法国东北部390多公里长的一段,虽然后续仍然在继续修筑,但直到法兰西战役爆发,这条防线仍然还没有真正修筑完成。总而言之,法国人没钱,修不起。

戴高乐主张新的战法,但在保守主义盛行的法国军队中郁郁不得志

第四,修筑马其诺防线占用了大量资金,这就导致了法国军费严重不足,使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法国军队无论是在军事指挥、军事组织、武器装备,还是在战术训练等各个方面都存在非常大的缺陷。尤其是在两战期间是军事技术与军事战略等方面迅速变革的时期,法国在几乎所有方面都严重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这话没错,在面对,军事指挥、军事组织、武器装备,甚至训练等方面都不在一个层面的德国军队,法国的败亡也是理所当然的。即使是马其诺防线修的再长法兰西战役也不会有太大的差别。

洛迦诺公约的签订

另外,在法国与比利时和卢森堡边界修筑马奇诺防线,那已经不是纯粹的军事问题而是一个非常棘手的政治外交问题。一方面,无论是比利时、卢森堡,亦或是荷兰等国家都不可能允许另外一个国家在自己国内修筑军事防御设施,如果哪个政府真这么干了,那应该被称为卖国。另一方面,法国可以不在比利时和卢森堡,或者荷兰境内修筑军事防御设施,而是在法国与卢森堡和比利时边境修筑马奇诺防线的延长线一直修筑到大西洋岸边,这也存在重大的政治外交问题。因为毕竟按照《洛迦诺公约》法国有义务保障低地国家安全,而法国如果沿着法国与卢森堡和比利时边境修筑防线的话,那不是摆明告诉低地国家,法国根本不想保证他们的安全,这完全是要把这些国家推到德国的一边。所以尤其是在法国与比利时边界上,法国采用的是机动部队防御,但法国军队在德国的机械化部队面前,根本就是一个重大的漏洞。

总而言之,我们姑且不说马奇诺防线一直修到大西洋沿岸无论是从马奇诺防线本身工程的浩大性,还是从法国国内的经济状况,亦或是从当时的国际关系来说,都是不可能的。即使是马奇诺防线修筑到大西洋沿岸,也只不过是稍微推迟法兰西战役结束的时间,很难改变法兰西战役的结局。毕竟,法国人的问题并不是一道马奇诺防线能够解决的。

二战有哪些经典的奇袭战斗?

1938年3月,抗日战争的徐州会战正锋火连天,张自忠第59军奉命从淮河防线北上增援山东兖州,3月11日傍晚该部乘火车到达腾县时,收到了兖州已经失守的消息,同时军部接到第五战区参谋长徐祖贻的命令,东北方向庞炳勋军团在临沂渐有不支之势 ,着第59军火速增援,张自忠将军苦笑一声道:“真是怕什么就来什么”。

(第五战区参谋长徐祖贻)

原来,虽然张自忠和庞炳勋都曾是西北军冯玉祥的亲信大将,但在1930年的中原大战时,庞炳勋突然倒戈投向蒋介石,并掉转枪口攻击距离最近的张自忠部队,庞军一颗炮弹差点炸死张自忠。因此在之前第五战区的军事会议上,张自忠特地跟李宗仁和徐祖贻解释:“作为戴罪之人,自忠各战场皆可一死,惟不愿与庞炳勋同一战场作战,更不愿受其节制”。

接到增援临沂的命令后,左右也纷纷规劝:“军座,我们真去救那庞瘸子?当年您可是差点死在他手里啊”!张自忠沉默半晌,说了句:“我们不是去救庞瘸子,而是另一支中国军队”,众皆不平,此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也不太放心,亲自挂来电话找到张自忠。

(张自忠将军高清照片)

李宗仁:尽忱,可去?

张自忠:可去!

李宗仁:如何可去?

张自忠:为民族计,皆友军。

庞炳勋的第三军团虽然听起来编制挺大,其实只有一个第40军,这个军又只有一个师,加上直属部队杂七杂八全军团只有五个团13000余人的兵力,所抵抗的来犯之敌,是板垣第五师团的坂本支队,这是一个加强旅团级的万余人鬼子支队,以1938年中日两军的战力比,庞军团的压力可想而知,战斗非常惨烈。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

张自忠随即率部急行军直扑临沂,从腾县(今腾州)到临沂距离170余公里,第59军用一天一夜的狂奔于3月12日下午抵达战场。按照汤恩伯的说法,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最严重的两个缺点是机动性和攻击性不足,然而这两条并不适用于张自忠的部队,他们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奔袭,完全出乎进攻日军之所料。

张自忠放弃了由第59军去加固第三军团阵地的常规战法,以本军骑兵部队迂回日军左翼,以黄维刚第38师偷渡沂河奔袭日军右翼,两支突击部队以汤头镇为会师点,3月13日太阳落山前同时发起攻击。这一招果然厉害,日酋坂本顺少将正指挥部队,在20多辆坦克和30多门重炮的火力掩护下攻击庞军团正面,突然遭到第59军的“两肋插刀”,阵脚一时大乱。

(第三军团长庞炳勋)

日军毕竟训练有素,判明战场情况后随即分出部队阻挡第59军部队的两翼包抄,战至3月16日双方陷入胶着,抗战初期鬼子兵的战斗力确实不可低估。张自忠大怒,命令预备队刘振三第180师投入战斗,同时要求将山炮、野炮和重迫击炮顶到一线,打光所有炮弹支援步兵突破,与此同时,张自忠又以第38师228团组成敢死队,实施奔袭作战中的“奇袭”手段,直捣日军后方刘家湖的辎重基地。

1938年3月16日深夜,第228团夜袭刘家湖村,将日军辎重部队和一个步兵中队300余人彻底打垮,用集束手榴弹炸毁了日军储存的所有弹药,尤其是许多重炮炮弹。至次日午后,缺乏弹药的坂本支队在第59军的决死攻击下终于挺不住了,放弃汤头镇败走莒县,第一次临沂保卫战胜利结束。

第59军完成任务离开临沂转进费县,没过几天,得到增援和补充的坂本支队卷土重来,又按着庞军团在地上摩擦,张自忠再次奉命率部驰援,坂本顺被打得一脑袋包只好固守待援。就这样,日军第五师团被挡在临沂一个多月时间(4月19日方弃临沂),根本无法接近台儿庄主战场,张自忠和庞炳勋创造了一个不可能出现的奇迹,由此,造成另一路日军第十师团濑谷支队孤军深入的态势。

1938年4月7日凌晨1时,李宗仁下达总攻击令,中国军队以孙连仲第二集团军组成的左翼兵团和以汤恩伯第20军团组成的右翼兵团,在台儿庄及其附近地区大举反攻,日军濑谷支队力战不支,炸毁车辆物资向峄县溃逃,伤亡极为惨重,史称“台儿庄大捷”。

(第五战区高级将领合影)

而张自忠两次临沂保卫战的重大胜利,是台儿庄大捷的有力保障,战后,张自忠因功晋升第27军团长,领中将加上将衔。

最让张自忠将军释怀的是,3月30日接到军事委员会通知:因在山东战场表现出色,正式撤销因平津丧失而受到的“撤职查办”的处分。

德国入侵法国时报纸怎么报道的?

第一周:布劳瑙的怪物妄图突破马奇诺防线

第二周:吃人的恶魔转战比利时

第三周:阿登高地将成为青面獠牙的德国鬼子的公墓

第四周:索姆河见证法德双雄角力

第五周:希特勒空降巴黎郊外

第六周:元首阁下亲切会见贝当元帅

二战时的转折点是什么?

谢谢老叔邀请!

正如题目中说到的那些转折点,都有他们的根据,也是盖棺定论的一些共同认识了!

历史过去的越久,解密的档案越多,可能讨论就越多!

一、题目中说的“珍珠港”确实是二战的一个转折点!但是我总觉得只是太平洋战场的重要节点,不能作为整个二战的转折点出现!

1、美国的参战其实就是迟早的事情,是苏联发动的战略反攻的第聂伯河会战的组成部分,虽然是惨胜,但是这个吹响德剧覆灭的第一声号角!世界军事史上最大的坦克大会战在那爆发了,空前绝后的一次坦克大战!就是罗斯福酝酿的一个最好的理由!

日本偷袭珍珠港,这个事情美国早就已经了解了,各种渠道带来的信息(军统的池步洲破译的最准)证明了日本肯定是要对珍珠港动手了!但是罗斯福将计就计将日本的这个计划装变成了美军参加战争的一个理由!

在日本舰队开往太平洋深处的时候,美国的几艘货轮也在开往日本的途中。美国在经历了那场经济风暴后刚开始复苏,两个大洋彼岸的战争就是他们快速恢复经济的重要支柱!而且美国的大多数人认为战争不会蔓延到美洲大陆,他们没有必要参战!

罗斯福在日军偷袭前将三艘主力航母以各种理由调离或缓进!留下的那个舰队可以说是一堆不值钱的“香饵”!

没有日本在珍珠港与罗斯福的配合,美国人不会立即就参战。即使就是没有珍珠港,美国也会对日本动手的!迟早的事情!

再有就是珍珠港是1941年12月7日,而美国在欧洲登陆却是在1944年6月6日!44年的欧洲战事已经出现了重大的改变,即使美国不直接参战,苏军也会击败德国,可真只是付出的更多!

战争对于欧洲亚洲来说可能是灾难,但是对于美国人来说就是机遇!因为二战美国完成了霸权世界的开始阶段!

非要说珍珠港是转折点的话,也只是美国霸权世界的转折点!

第二、有说敦刻尔克是转折点。

1、德国闪击波兰开始了二战欧洲战场的序幕,对于这个一战的手下败国,英法从开始的容让、骄纵变成了出兵干涉和抵制!

2、然而最新的战术思想使得德军闪电战在比利时和法国再次得逞!英法联军仓皇撤退!海滩边黑压压的部队没有被戈林的飞机炸死,侥幸回到的英伦!

3、30万逃回英国的士兵给英国保留了战争资本,至今没有任何资料表明希特勒为啥手下留情放跑那40万英法联军!居然还派赫斯去谈和平!

4、敦刻尔克只能是英国在二战中的转折点。但是这次行动的意义远不如英伦空战的意义!

第三、英伦空战

1、没有渡海能力的德军只能对英国采取逼和的手段,潜艇断绝资源的外来供给,轰炸机破坏英国的工业军事设施!

2、其实那时的英国已经有求和的意图了!只是倔强的丘吉尔站出来了,女王坚持了!

是一名德军轰炸机投弹手帮了英国,他因为驾驶员迷航,将炸弹错误的扔到了伦敦!英国人愤慨了,他们派出了轰炸机轰炸了柏林。挑战了希特勒的尊严!

3、希特勒为了自己尊严,命令德国的空军在遭受极大损失的情况下大规模的轰炸英国城市,而不是轰炸那些军工军事目标!

4、英伦空战使得英国有了喘息的机会,能够积蓄力量去反攻欧洲大陆!德国也不能实施他们的海狮计划了!只能漠视英国的战争准备,隔着海峡对峙了!

5、所以英伦空战应该是欧洲西线战事的转折点!

第四、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列宁格勒战役!

1、世界军事史中都界定斯大林格勒是二战转折点,但是近年来这个论断的地位被动摇了!

2、而且苏联一直是认为最伟大的胜利是莫斯科战役的胜利!

3、德军于1941年6月22日,开始北起波罗的海、南至黑海这2000公里的战线上开始了对苏联的进攻。面对有备而来的德军,苏联红军猝不及防,由于苏联红军装备陈旧,指挥人员素质较差,对敌主攻方向判断失误等原因,致使战争初期严重失利,斯摩棱斯克战役、基辅战役这些失败使得苏联沦丧了大片国土。

4、在1941年9月德军发动了对莫斯科的进攻,他们认为依然采用“闪电战”为主要进攻方式,但是天气帮助了苏联,秋季的雨水,初冬的高温和真正冬季的严寒,帮助了苏联。德军装甲陷在了秋天和初冬的泥泞中,严寒又冻结了几乎所有德军的装备。

苏联红军凭借极其坚强的抵抗和熟悉的自然条件,苏联红军顶住了德军进攻。用极大的损失顶住了德军战车的履带!

5、在1941年12月底,苏联开始了反攻,疲惫不堪的德军被迫的撤退了!他们将战线反推回了350公里,稳住了军心和民心,更是将不可一世的德军“闪电战”彻底结束了!苏联由战略撤退进入暂时的局部反攻,总体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德军被迫结束了战略进攻。双方进入了更为残酷的战略拉锯局面。

莫斯科战役的胜利应该是苏德战争的第一个转折点!也是德国在整个战争发起后的第一次战略挫折!

6、这次挫折让德国失去了以往战之能胜的一贯信心,极大消耗了德军的资源储备和人员储备!更是让德国最高统帅部遇到了新的课题!

战略防守这个科目第一次被提到了希特勒的指挥桌上!大规模的德军将领的更换也开始了!一些仍然迷信高速进攻的将领被推到了战线前端!保卢斯这个制定整个进攻苏联计划的的没有实际领兵经验的大将也被派到了前线!书生误国开始了!

8、斯大林格勒是在莫斯科战役之后苏联的北方重镇列宁格勒被围困,中部地区在哈尔科夫地遭受惨败,黑海的重要要塞塞瓦斯托波尔被占领。德军的南方集团军群中的B集团军群负责攻击斯大林格勒,A集团军负责高加索地区!这时的德军还是有战争进攻的能力的,而且拥有胜利的资本!

只是希特勒的犹豫不决和一意孤行使他失去了战争资源获取的一个供应点!高加索地区的石油他没有得到,通往中东的大路没有开通。德国开始在战争储备上捉襟见肘了!

英雄的第62,64集团军以9万人顶住了德军50个师!还有源源不断的援军陆续到达,这些士兵的死亡率太高了,几乎所有士兵战斗不会超过24小时,能活5天就是奇迹!正式这个奇迹挽救的苏联!还有那按时来临的严冬有一次帮助了苏联!

9、斯大林格勒战役也成为历史上最为残酷的战役,双方共约有200万人在瓦砾中丧生,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使苏德战争出现了历史性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真正意义是德国失败的开始!

10、列宁格勒战役的僵持使得苏联的战争资源得到了极大的补充,美国的军资源源不断的运来了!被围困的苏联军民用坚守给整个苏联带来了僵而不死,死中得活的机会!

11、随后的科尔斯克会战是苏联发动的战略反攻的第聂伯河会战的组成部分,虽然是惨胜,但是这个吹响德剧覆灭的第一声号角!世界军事史上最大的坦克大会战在那爆发了,空前绝后的一次坦克大战!

这次会战的胜利是标志了德国丧钟的敲响,更是鼓舞了第二战场的顺利开展!

实质欧美发动第二战场的战事迟早的事情!要是苏联不那么恨得进攻,也许原子弹的第一次实战可能是柏林了!

法国花费50亿打造的马奇诺防线?

一战结束后,曾遭到德国重创的法国,为了防止德军的再次入侵,20年代末期,开始在其东北边境地区构筑了延绵数百公里用钢筋混泥土筑成的防御工事,庞大的工程直到1940年才基本建成,名称来自当时法国陆军部长马奇诺的姓氏。

马奇诺防线内部拥有壕沟、堡垒、厨房、医院、发电站、火炮等,通道可谓四通八达,较大的工事中竟然还有令人匪夷所思的有轨电车通道。

由于比利时反对法国在法比边境修建野战防御工事,且阿登高地地形崎岖,不易运动作战,法军就疏于了防范,但万万没有想到德军会由此突破,直捣法国心脏地带。

马其诺防线耗资50亿法郎,其坚固的野战防御体系,让法国人深信将是德国军队难以逾越的鸿沟,如此史诗般的防御工事,必将给法国带来百年的和平。

尽管法兰西人比较浪漫,但军界战略思维和眼光,却依然停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时期的堑壕战,被法国看作克敌制胜的法宝,而预以了继承,马其诺防线就是最好的证明,是一种不思进取的固步自封战术。

较之法国军界高层的呆板,德国军队却非常有战略眼光,组建了强大的装甲集团军,强调在空军掩护下的快速灵活的机动作战,二战初期,凭借装甲集团的闪电战术征服了欧洲大陆。

德国人还未傻到集结宝贵的军力,去啃马其诺防线这道难以下咽的菜肴,于是,1940年5月,德军采取了欺骗战术,诱使英法联军支援荷兰,再借机偷袭了阿登高地,联合在荷兰的德军将英法联军围困在敦克尔克,而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却因为德军袭击其背部而失去了防御作用,成了战场上一道华丽的摆设,根本就没起到什么作用。

法国耗资50亿法郎,当时天文数字般的金钱,苦心经营的所谓将带给法兰西百年和平的马其诺防线,遂成了军史上的一大笑话。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